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创生策略研究
王杰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其课堂教学也应顺应时代要求,致力于创生思维型课堂。本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了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生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创生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思维型课堂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是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假设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特征
思维型课堂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思维型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思维型课堂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
三、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教学薄弱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
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教学评价不科学,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忽视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创生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是以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假设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科学思维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实验,实验的设计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实验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验的难度应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指导,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指导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完善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过程性评价应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发展性评价是对学生发展潜力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发展性评价应具有激励性和前瞻性,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发挥自己的潜力。
(五)提升教师素养,为思维型课堂提供保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升教师素养,是创生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应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创生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素养,为思维型课堂提供保障。通过创生小学科学思维型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5.王春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4(07).
6.李霞。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课程教育研究,2022(36).
7.张海燕。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11).
8.刘辉。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J]. 教育科学论坛,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