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自驱型班集体建设研究
陆陈波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引言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生自驱型班集体建设研究意义深远。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其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能力,还能培养其自主管理、合作交流等素养。同时,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生自驱型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内在驱动力
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仅仅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学习。课堂上,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低;课后作业也敷衍了事。这种缺乏内在驱动力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严重阻碍了自驱型班集体的建设进程。
(二)班级管理方式单一,学生自主性受限
当前,不少班级仍采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教师主导一切事务,从日常纪律到活动安排,都由老师直接决策与执行。学生只能被动听从指令,缺乏参与班级管理决策的机会。这种模式虽能维持班级表面秩序,却极大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法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长此以往,不利于自驱型班集体建设,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三)班级文化建设薄弱,凝聚力不强
当下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与内涵。班级内没有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与精神风貌,文化活动开展稀少且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班级环境布置单调,未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使得班级成员之间缺乏共同的精神纽带,彼此认同感低,班级凝聚力薄弱。学生在班级中难以找到归属感,不利于形成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班集体,阻碍自驱型班集体建设。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自驱型班集体建设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力,培育自主学习意识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针对低年段小学生激发学习动力、培育自主学习意识,可运用多元评价策略。例如,以勋望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习惯,设计了“识字小达人”评价活动。课堂上,教师先通过趣味识字游戏,如“汉字猜猜猜”“汉字拼图”等,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当学生积极参与、准确认读时,教师会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快就认出这个字啦,太棒啦”,并奖励一颗小星星贴纸。课后,布置自主识字任务,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观察生活等方式认识新字。第二天课堂上,设置“识字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新认识的字。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不仅关注识字数量,更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和主动性。对于能主动分享独特识字方法的学生,给予额外加分,并在班级“识字小达人”排行榜上提升名次。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时,学生思考“我今天有没有主动去识字”“我用了什么好方法”,小组互评则让学生互相说说“你觉得他识字哪里做得好”。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策略,低年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动力被充分激发,自主学习意识也逐渐增强,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中年段班级管理中,为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可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并搭配科学评价策略。例如,以英才小学四年级二班为例,班主任推行“岗位轮值 + 小组自治”的管理模式。班级设置多种岗位,如“纪律监督员”“图书管理员”“卫生小卫士”等,让学生轮流担任,体验不同职责。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周的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包括课堂纪律维护、课间活动组织等。为保障管理模式有效运行,配套实施多维评价策略。首先,设立“岗位履职积分榜”,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进行打分,如纪律监督员能否及时提醒同学遵守纪律、图书管理员是否做好图书借阅登记等,表现优秀者加分,失职者扣分。其次,开展小组互评活动,每周小组间相互评价管理效果,从团队协作、任务完成度等方面打分。最后,每月进行一次自我反思评价,学生回顾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总结优点与不足。评价结果与班级的“星级小组”“优秀管理员”评选挂钩,获得荣誉的小组和个人能得到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如奖状、小奖品等。
(三)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高年段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可运用特色评价策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以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为例,班级围绕“书香雅韵,团结共进”开展文化建设,并实施多元评价。班级设立“文化贡献积分榜”,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付出进行评价。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若学生主动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优质书籍、精心设计班级植物角布局,会依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积分;在精神文化建设上,积极参与班级文化主题征文、为班级文化墙设计出谋划策且方案被采纳的学生,同样能获得积分奖励。同时,开展“团队文化协作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班级文化活动任务,如编排班级文化主题的课本剧、策划班级文化节活动等。根据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成员间的协作程度进行打分。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小组成员是否分工明确、互相支持,能否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根据积分排名评选出“文化之星个人”和“最佳文化协作小组”。获得荣誉的学生和小组不仅能得到奖状和文具等奖励,还能在班级文化展示区进行风采展示。
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建设小学生自驱型班集体需系统解决动力不足、管理僵化、文化薄弱等问题。通过低年段趣味评价激发学习内驱力,中年段岗位轮值培养自主管理能力,高年段文化共建增强凝聚力,形成" 评价 - 实践 - 反思 " 的良性循环。研究表明,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能有效提升学生责任感与合作意识,使班级从" 他律" 转向" 自律"。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家校协同的评价模式,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日常班级生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丹璇 . 认知·实践·感悟:中职班集体学生志愿活动模式的路径与实践 [J]. 职业教育 ( 中旬刊 ), 2021, 20 (07): 72-74.
[2] 王晨阳, 朱慧, 张春雷. 大学生学风建设教育载体创新形式研究 [J]. 现代交际 , 2021, (03): 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