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在文化润疆中的作用发挥
张丽 别云琴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442000
一、引言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教育举措,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人文这一新兴领域应时而生,它有机融合了数字技术与人文科学研究,实现了技术手段与人文学科的深度协同,能够对海量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展示和传播,为文化润疆工作开辟了新的视野和空间。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作为文化润疆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在引入先进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以及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深入研究数字人文在文化润疆中的作用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数字人文与文化润疆的内在关联
数字人文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数字化工具和方法,对人文学科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它具有跨学科性、数字化、可视化、互动性等显著特点。
文化润疆的理念注重以文化作为核心媒介,借助文化的传承、创新、交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来积极推动新疆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一方面,数字人文能够为文化润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文化润疆为数字人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及实践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研究和文化建设。
三、基于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的数字人文作用分析
(一)理论分析:数字人文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交流融合
1、传承与创新并重:数字人文强化文化传承深度与创新广度
文化润疆的核心要求之一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在数字人文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首先,在文化传承方面,例如,针对新疆地区丰富的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艺,团队通过高清摄像对民族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工艺细节进行了数字化记录和存储,将传统即将丢失的手艺能够得到长期的保存和保护[1]。
其次,在文化创新方面,援疆团队还搭建了文化创新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将新疆地区的学生与湖北等地的专业设计师、文化创意人才连接起来,开展线上交流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获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文化融合与交流:数字人文搭建高效便捷的文化交流桥梁
文化润疆倡导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传统的文化交流模式下,由于受到交通、时间、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湖北与新疆之间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往往难以实现常态化、便捷化和深入化。
数字人文的发展为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搭建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一方面,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线直播平台等数字技术手段,选派湖北优秀的文化教师、专家学者为新疆地区的师生开展线上文化讲座、学术研讨活动。另一方面,援疆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如 “湖北 - 新疆文化体验周”“民族文化数字展览” 等。在“民族文化数字展览”这项活动里,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生动展示,援疆团队将湖北的楚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及新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虚拟展厅。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虚拟展厅,身临其境地欣赏两地的文化瑰宝,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此外,还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民族文化作品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些线上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降低了文化交流的成本,还使得文化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和广泛,加强了湖北与新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内容分析:数字人文丰富文化润疆内容体系
1、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数字人文实现优质资源高效传递
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新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和文化润疆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下,由于受到资源载体、运输成本、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难以快速、高效地传递到新疆地区,这不仅强化了湖北与新疆两地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与融合,也加深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深度融合。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和传递。援疆团队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其目的是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和促进人才培养,将湖北优质的教学设备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存入资源库。资源库涵盖了等多个与新疆地区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契合的专业领域。新疆地区的职业院校实时共享资料,以此当地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其次,通过采用“互联网 + 教育”的创新模式,组织和实施远程教学活动,以拓展教学的覆盖范围和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湖北的优秀教师通过在线直播、视频点播等方式,为新疆地区的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同时,两地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教研平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此外,数字人文技术还为职业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推送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资源库能够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当前的学习进展以及个人的兴趣偏好,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学习资源推荐与支持。
2、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数字人文拓展传承路径与创新维度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润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增强新疆地区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传承模式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局限于口传心授、实物展示等方式,传承范围有限,创新也难以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数字人文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维度。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利用数字技术对新疆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字化呈现。针对新疆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援疆团队通过数字音像制品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文化产品。这些数字化产品不仅具有更高的保真度和观赏性,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并认识新疆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援疆团队还建立了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将新疆地区的历史文物、民俗文化用品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和三维建模,打造虚拟的数字博物馆。游客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沉浸式地参观数字博物馆,感受新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数字化的传承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在传统文化创新方面,数字人文技术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援疆团队开设了传统文化数字创意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学生依据新疆传统的民族图案,运用数字设计软件进行重构,设计出具有现代风格的服饰图案等。这些创新设计作品在保留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更加贴合当下消费者对于审美的追求,因此具备了相当可观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此外,援疆团队还鼓励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开发以新疆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机 APP、数字纪念品等。这些文化创意产品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种类,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载体,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实践分析:数字人文创新文化润疆实践模式
1、教学模式创新:数字人文推动 “互联网 + 教育”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文化润疆深入实施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教师通常采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由于地域差异,新疆地区的学生难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制约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数字人文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 “互联网 + 教育”的深度融合。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首先,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方式。援疆团队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在正式上课之前预先掌握课程的理论内容,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的作业以及参与在线测试来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则重点进行答疑解惑、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操作指导等教学活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和学习时间灵活的双重优势,充分发挥了两者相结合的效能,还发挥了线下教学互动性强、实践效果好的特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援疆团队还利用超星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需要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便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文化交流活动创新:数字人文丰富活动形式与参与体验
文化交流活动是促进文化润疆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传统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活动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以现场讲座、展览、演出等为主,由于参与人数有限,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交流活动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了活动形式,提升了参与体验。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 [2]。首先,举办线上文化讲座和学术研讨会。援疆团队邀请湖北和新疆两地的文化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讲座和学术研讨活动,讲座内容涵盖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多个领域。参与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观看讲座直播,并在互动区进行提问和交流。这种线上活动形式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文化交流活动中来,还可以将讲座视频进行录制和回放,方便参与者随时回顾和学习,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四)价值分析:数字人文提升文化润疆综合价值
1、促进文化繁荣:数字人文增强文化活力与竞争力
文化繁荣是文化润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升新疆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数字人文通过为文化润疆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理念,不仅有效激发了新疆地区的文化活力,还积极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与持续发展。
、数字人文技术为新疆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与推动力。通过数字化的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新疆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形成了一批体现出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不仅有效地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如文化旅游、数字媒体、创意设计等,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数字人文提升了新疆地区文化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数字传播渠道,新疆地区的文化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以数字博物馆、在线文化展览以及数字化文化产品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文化传播途径,正在不断拓展和丰富着人们的文化体验与认知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新疆的文化,增强了新疆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数字人文技术还为文化传播的精准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受众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制定更加有效的文化传播策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此外,数字人文还促进了新疆地区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吸收了其他地区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地区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2、加强民族团结:数字人文增进民族了解与信任
民族团结不仅构成了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也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同时被视作文化润疆战略中的核心追求之一。数字人文通过构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及不断拓展和丰富文化交流的形式与内容,有效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友谊的基础。
首先,数字人文技术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桥梁。通过线上文化交流活动、数字文化平台等,新疆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例如,在 “民族文化数字展览” 活动中,各民族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欣赏到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品,通过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打破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还能够增强对其他民族的理解与认同。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实践的分析,证实数字人文在文化润疆中具有 “技术支撑、内容创新、实践赋能、价值提升” 的多重作用。然而,数字人文在文化润疆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新疆部分基层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2023 年数据显示,新疆偏远地区 4G 覆盖率仅 85% )、数字资源制作成本高、本地数字技术人才短缺等。未来,需从三方面推进优化:一是加强新疆基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速网络覆盖范围;二是建立 “中央 + 地方 + 企业” 多元投入机制,降低数字资源制作成本;三是加强新疆本地数字技术人才培养,通过 “校企合作” 开设数字人文相关专业,为文化润疆提供长期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探析—— 以新疆花毡为例 [J]. 天南2024 年第 5 期
2. 浅谈“基层文化带头人”在边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所起的作用 . 黄春兰 . 中国市场 ,2013(25)
3.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润疆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 李红兵 . 广西民族研究 .202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