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数学之本 , 运筹帷幄之中
田祯容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津洋口初级中学 湖北 宜昌 443500
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逐步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育,教育主体也由“教师”变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具体学习要求和深度上却略有区别。因此,为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衔接阶段的数学知识,小学高段数学教师与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两个学段数学知识的融合,以达到“小学高段预习初中数学知识,初中阶段复习小学知识”的理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一、小学高段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此学段的知识体系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数学题目也从形象化习题向符号运算化习题转化。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初中数学与小学高段数学相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初中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小学知识,不仅能够深化基础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吸收,有助于其数学思维的发展[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具有连贯性的,而非阶段化地割裂于某一学段。小学高段与初中数学的融合,能够持续深化学生的数学素养,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而小学高段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新知识中引入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其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对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高段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区分学段差异,打破融合壁垒
小学高段数学与初中数学在部分知识点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基于学段不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深度和理解度有不同要求。教师要做好两个学段知识的融会贯通,应切实掌握对不同阶段数学知识的教育需求 [2]。初中学段教师在教学中则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知识,可通过学生已经充分了解掌握的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小学数学《比例》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为促进学生对于函数的认识,教师通过弹簧教具不同程度的拉伸,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拉伸比例。在此过程中,也可带领学生使用弹簧测量重物,记录弹簧长度变化,为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弹簧不同拉伸程度下的比例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规律,引出“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表达式和概念。通过不同学段数学知识的融合,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新知识,有助于初中后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收集学生学情,创建个性化融合教学
小学高段学生与初中生在心理特性和认知能力上具有一定程度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性和需求选择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吸收。小学高段学生思维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引入初中数学知识前,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进行“预处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初中学生思维活跃,逻辑性强,教师带领回顾小学基础知识时,注意知识体系的搭建,避免知识散乱,学生不易理解情况的出现[3]。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基本图形》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展开具体教学。针对基础思维学生,其逻辑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图形的理解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可通过引入小学中利用纸片裁剪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图形,掌握图形特点。同时,针对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不同图形,找出不同图形之间的数学定量联系,可以小学学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为例进行导入讲解,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导入,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知识。而在此阶段的自主性探索,也提高学生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创造良好条件。
(三)明确发展目标,打造探究性融合体系
中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体系是基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构建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发展目标,进行长期规划。教师在融合小学高段与初中数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小学高段教学中,为融合初中知识,教师可通过布置思考题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点的拓展,主动发现并探究初中知识内容,提高探究能力。初中融入小学高段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自行复习巩固,培养探究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教师通过引入小学阶段学习过的《鸡兔同笼》知识,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可先带领学生使用小学解题步骤解题,完成后再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思维,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小学的直接运算和方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引导学生罗列两种解法的具体区别,以“由易到难”的数学思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结语
初中知识与小学高段知识具有相似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复习小学知识,能够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其以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区分学段差异,采用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学情及需求出发,进行个性化的差异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除此之外,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学习目标的确立,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成绩。在初中教学中引入小学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对于数学教学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华瑞 .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效衔接的实践与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3,(12):92-94.
[2] 潘新生 .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J]. 甘肃教育 ,2017,(05):56.
[3] 张永超 . 浅议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13,(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