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孙红莉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其独特的编排体系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受限。因此,深入探究基于苏教版教材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分数的意义” 时,学生通过逻辑分析,能够理解分数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的分物、测量等情境抽象而来,进而掌握分数的本质内涵,准确进行分数的运算和应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面对数学问题时,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问题条件、明确问题目标、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有条理地进行推理和运算,最终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在解决苏教版教材中的数学应用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
(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还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后续的学习中,无论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还是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社会实践,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 “混合运算” 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提出问题:“小明买了 3 支铅笔,每支 2 元,又买了一个笔记本 5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在学习 “认识多边形” 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成员共同观察、测量、比较不同多边形的特点,然后进行汇报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圆周率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如在教学 “百分数的应用” 时,教师可以创设 “商场打折促销” 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分析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
数学游戏情境: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 “数独” 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独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逻辑推理,填写数字,完成数独题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链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然后进一步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优化练习与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与拓展练习相结合:在练习与作业设计中,既要安排基础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设计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完“小数乘法”后,基础练习可以是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拓展练习可以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小数乘法问题,如 “某商店商品的单价是 3.5 元,购买 12.5 件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开放性练习:设计开放性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你能摆出哪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够加深对三角形分类标准的理解,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作业:布置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测量”知识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宽、高,并计算客厅的面积和体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内容: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思考、能否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作业完成情况,如解题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 。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让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表现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任务。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优化练习与作业设计,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曹培英.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2 (08):112 - 118.
[3] 马云鹏 . 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J].小学数学教育,2023 (07):12 - 15.
[4] 李士锜 . 数学教育心理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张奠宙.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维训练元素挖掘与教学实施 [J].数学教育学报,2023 (03):89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