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

郭洁红

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广东清远 511515

引言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我们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编排科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就是促进学生之间有效互动,有效合作,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基于以上事实,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积累语文知识,更注重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和小组成员开展交流、探讨,最终合作完成学习内容。如进行课文朗读、口语交际的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互听、互评,能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学会如何去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的思维等来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完成小组任务就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努力,学生为了小组荣誉和任务需要积极动脑、主动探究问题。如在古诗词欣赏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学习,主动查找背景资料,了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讨论古诗词的内涵等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在合作中学生能够获取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解决问题等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不合理

有的教师在开展小组分组活动中缺乏科学考虑,只是根据座位和学生人数平均分配,没有对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情况进行考虑,造成小组内学习能力强与能力弱、性格内向和外向不同等问题学生分配在一组,这样对小组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小组以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主导活动,其他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较低,甚至不参与活动;有的小组中都是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顺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二)任务设计不科学

个别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未能很好地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安排得过少过简单,学生不经过深入思考、讨论就能解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或是过于繁杂,学生根本无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形同虚设,达不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存在较多的短板,如评价方式简单,单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评价和小组互评,评价内容不全面,仅仅评价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习态度、参与积极性、表达能力等。不完整的评价机制不能全面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学分组

教师在分组前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采取课堂观察、平时的作业、测试成绩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进行了解,为科学分组提供依据。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间同质”可保证各个小组间在学习能力、水平方面基本相同,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使小组的成员间在各方面存在差异,有优势互补的可能性。每小组 4 ~ 6 人比较合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小组成员的角色要定期轮流,如组员间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保证每个学生有所长,有所为。

(二)优化任务设计

设计的任务要立足于语文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水平来设计不同的任务。对低年级学生要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课文分角色朗读、制作识字卡片等活动。对高年级学生要多设计一些挑战性的、有一定深度的活动,如对课文进行拓展写作、辩论赛等活动。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明确告诉学生任务要求、任务标准、时间限制。同时指导组员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所担任的职责,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展开。例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童话世界”中,教师可以提出小组合作编写新的童话剧本要求,在布置任务时要求剧本字数多少,扮演多少角色,有哪些情节等,学生根据剧本进行分工,分别搜集素材、设计角色台词等。

(三)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以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为重心;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强化学生对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其表现的优缺点;小组互评有利于学生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展相互学习和监督。例如,完成一次小组合作的口语交际活动后,先让学生产生对自己口语交际表现的自我评价,然后由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小组合作口语交际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例如学习了什么知识,任务完成情况如何等等,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合作态度,能否积极参与,以及语言、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展现情况,例如针对这些评价内容可以制定评价量表,对所有量表内容进行打分,使评价更加合理和准确。

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学习途径之一,科学分组、任务安排合理、评价机制完善、教师教学指导等都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习积极性、综合素养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价值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学莲 . 合作在关键处定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探究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4,(05):100- 102.

[2] 颜素霞.“ 双减” 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 ,2024,(S1):19- 21.

[3] 任妮 .“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性阅读教学 [J]. 读写算 ,2024,(17):47-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