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探究
曹建华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一中学 4236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与成长。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评价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人教新课标A 版教材以其科学的内容编排、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基于人教新课标 A版的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动态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
(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当前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理念滞后
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评价等同于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评价理念导致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评价方法单一
在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情况。
(三)评价主体局限
传统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评价反馈不及时
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错过了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机。同时,缺乏针对性的反馈建议,也使得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因此,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目标应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在这些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例如,在人教新课标 A 版“函数”章节的教学中,评价目标除了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在函数学习过程中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主体多样化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主体体系。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方向;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能力;学生相互评价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 [1]。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评价方法综合化
为全方位、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需打破传统单一评价的局限,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的模式。课堂提问与作业批改虽是常用手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引入课堂观察,教师能在课堂上动态捕捉学生的表现,像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注意力维持的时长、思维发散的深度与广度等,为评价提供鲜活素材。学习档案袋犹如学生学习成果的“收纳盒”,它收集了作业、测试卷、数学小论文、项目报告等各类作品,清晰呈现学生从懵懂到熟练的学习成长脉络。数学日记为学生开辟了倾诉学习感悟的天地,学生可记录学习数学的喜怒哀乐、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思路,从中能洞察其学习态度与内心世界。项目式学习评价也至关重要[2]。以人教新课标 ΔA 版“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布置“校园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项目,学生历经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环节完成报告,教师从选题、方案设计等多方面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
(四)评价反馈及时化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评价反馈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要采用多样化的反馈方式,如面对面交流、书面评语、在线反馈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作业上详细批注,指出错误原因和改进方向;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活动,让学生根据评价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以人教新课标 A 版教材为依托,通过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法综合化和评价反馈及时化等策略,能够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评价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和模式,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指导和支持,为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魏允平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 2025, (25): 73- 75.
[2] 洪浪静. 新课标视域下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4, (33): 24- 26.
[3] 刘德位. 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高考,2023, (08): 75-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