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
王军莉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需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策略方面进行调整,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做到美育活动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从而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1]。但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度不够,出现育人理念未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分离开来,育人协同效果不佳。因此,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现状,对应地给出建议,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教育的意义
(一)符合高校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入新章程,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行为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面临着新形势,需要改变以往对大学生群体的传统道德说教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从而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教育是符合高校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审美观念发生畸形,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恶化,影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发展 [3]。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认识和发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力和控制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心态和态度,形成核心的精神内核,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日渐广泛,社会对科学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性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四)有助于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我国高等教育学府对学生不仅是进行知识上的教育,更注重是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拓宽学生的眼界 [4]。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的内容能感染大学生,让其内心世界获得丰富的情感,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其在社会集体生活中,对一些糟粕思想有一个甄别能力,帮助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从而有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大学生审美现状分析
首先,一些大学生审美水准不高,审美境界有待提升。一部分大学生自身受到经济状况、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对美缺乏感知力,遇到美好的事物,又欠缺对应的鉴赏能力,所以创造美的能力较弱。而另一部分的大学生受到自身因素影响,功利心较强,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上,自身的审美趣味低,缺乏审美境界[5]。总的来说,高等院校需对大学生审美加以引导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准和审美境界。
其次,大学生审美水平不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等教育学府中,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所以自身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差异。出现有部分大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而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美缺少欣赏的能力。大学生审美的水平不一样,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的情况。
最后,大学生很少参加与审美相关的活动。大学的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们沉迷于各种各样愉悦身心的社团活动中,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将精力和热情放在考级、考证活动中,大学生没有认识到美育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极少参加与美育相关的活动,认为此类型活动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大学生参加审美相关活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美的熏陶、美的力量,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美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因此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教育工作者忽略了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单一化,缺乏趣味性,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弱。教育工作者不重视美育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大学生,大学生对美育也缺乏一定的关注度和重视,所以导致美育工作推进困难。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缺乏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仍较为陈旧,无法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从美学角度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形式美”,主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否存在美学因素、是否具备形象感和立体感,但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是采取灌输式教育为主,形式单一,立体感和形象感较弱,不能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审美体验感。并且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美育重视程度不够,各类社团、学生组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很少涉及到与美育相关的形式和内容,这也就导致大学生不重视美育的相关知识。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缺乏美
“孟母三迁”的成语故事说明环境对人影响较为深远,同理,大学生美育培养也会因为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度唯分数论,极少挖掘美育,没有关注大学生个体成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这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到大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且大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身对美育要求低,所以会影响到大学生美育熏陶效果,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和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最终的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现状,对应的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充分融合,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同时,也让其有审美意识,在不断熏陶教育过程中,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转变观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教育工作者通过强化对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的培养,从而让大学生对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此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要认识到自身审美水平的不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
此外,教育工作者要逐渐认识到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美育内容,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适当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美育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地研读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与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正向引导,从而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美育内容感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悟到美育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增加美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内容存在理论性较强、意识较为抽象的特点,适当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内容,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满生动性,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相关内容。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将抽象化的理论进行美化,紧跟时事,结合相关的具体案例,以帮助大学生去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审美体验。教师结合美育的特点,熟练掌握、理解不同类型学科的整体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知识,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美。比如,教师结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引导学生进行红色实践活动,采用“学、研、创”等形式,将美育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应用、升华,让大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此外,逐步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跟时事进行修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造一个平等接受美育教育的机会,注重大学生心灵美与行为美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作为审美对象,在实践中遵循美育思想原则,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关于美育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尊重学生,将美育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思想政治学习的趣味性。始终保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美育实践活动体验,用美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生动而活泼的方式,将枯燥单调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变成鲜活的案例和多样化的美育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巧妙融合。
(三)美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紧跟社会形势变化,对应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做到推陈出新,在教育当中融入对应的美学因素,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立体感和形象感。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美育元素,设置与其相关的思政课程,与美育相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元化,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前,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创设一个动态、真实、生动、深刻的教育情境,结合美育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能直观感受美的力量。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感性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故事,从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能感受到马克思坚韧的品质、人格美等,这也属于美育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更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让学生理解其相关内容。
此外,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点,合理地安排学生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与美育、理想信念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美。教师与社团相联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和任务,组织美学元素丰富、吸引力强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净化心灵,树立起高尚的情操,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教师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价值观念,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转变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对学生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积极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四)美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的栋梁之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校园内,注重校园美育环境建设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培养,杜绝唯分数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浓厚历史文化相结合,关注美育环境打造,从而让大学生接受熏陶。高等院校注重校园内自然景观和文化理念,打造富有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美丽校园内感受到美的感染,以此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要运用校园新媒体,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借助微信群、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了解大学生思想变化,并不断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等院校要逐步完善校园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让丰富多彩且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能得到全面地成长。
此外,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美育环境的建设工作。高等院校与大学生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以便合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温床,以帮助大学生端正对生活的审美态度。鼓励大学生的父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对大学生进行美育培养。高等院校与各阶层人士进行沟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以社会文化力量来实施美育教育,帮助大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注重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进行美化,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并且以生动、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促使教育形式多元化,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教育。
结语
高等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还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审美情操的社会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上需进一步提升,将美育融入其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不足之处。高校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美育教育,鼓励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以此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开展形式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雨涵. 美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牡丹江师范学院 , 2025.
[2] 吕佳莹. 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长春工业大学 , 2024.
[3] 徐驰 , 魏白羽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研究 [J].公关世界 , 2024, (08): 115-117.
[4] 吴谦 . 大学生美育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实践探索[J]. 世纪桥 , 2023, (07): 65-67.
[5]邓欢,王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的理路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23, (06): 71-73.
课题项目:2024 年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J2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