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鱼骨图法联合 PDCA 循环管理减少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价值分析

作者

李思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660

引言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医院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但调配差错仍难以完全避免。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事后整改,难以系统性地分析差错根源并持续改进。鱼骨图法联合 PDCA 循环管理为优化静配中心工作流程提供了科学方法,通过结构化的原因排查和闭环管理机制,可有效减少差错发生率,提升静脉用药安全水平,对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鱼骨图法的原理

鱼骨图法又称因果分析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系统化的问题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问题置于图形右侧,将可能的影响因素按类别分布在主骨两侧,形成类似鱼骨的视觉化结构。在质量管理中,通常采用 4M1E 分类标准,即人员(Man)、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维度进行原因分析。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团队突破线性思维局限,全方位识别问题的潜在成因,避免主观臆断。分析过程中强调头脑风暴的集体智慧,要求参与者不受限制地提出各种可能性,再通过逻辑推理筛选出关键因素。鱼骨图特别适合分析复杂系统中多因素交织的问题,如医疗差错、生产事故等。其优势不仅在于直观呈现因果关系,更在于促进跨部门沟通,使不同岗位人员能在同一框架下达成共识,为后续改进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最终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而非表面处理。

2 鱼骨图法联合 PDCA 循环管理减少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价值分析

2.1 减少调配差错的直接价值

联合应用鱼骨图与 PDCA 可从根源上降低静配中心差错率,通过系统分析找出人员操作、设备运行、流程设计等关键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该方法改变了传统被动纠错模式,使差错管理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如在药品核对环节增设双重确认机制,在标签打印环节优化防错设计。鱼骨图的多维度分析确保不遗漏任何潜在风险点,而 PDCA 循环则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防控体系,形成差错率下降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培养工作人员的问题意识,使其从单纯执行者转变为流程优化参与者,这种主体性的提升对减少人为差错具有长效作用。

2.2 对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

鱼骨图分析可揭示影响工作效率的瓶颈因素,如设备布局不合理导致的走动浪费,或信息传递不畅引起的重复沟通。通过PDCA 循环优化流程后,可显著减少非增值时间,提升整体运作效能。例如重组工作区域缩短取药路径,标准化电子处方模板减少信息确认时间。改进后的流程不仅加快单个处方处理速度,更能降低因差错返工造成的时间损耗,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这种效率提升是系统性的,既包含硬件条件的改善,也涉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最终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高。

2.3 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意义

联合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强化了用药安全防线,通过结构化分析将潜在风险可视化,使防范措施更具针对性。在人员培训方面,可根据鱼骨图分析结果设计情景模拟训练,增强对易错环节的敏感性;在流程控制上,建立关键节点核查制度,阻断差错传递路径。该方法还促进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文化,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成为用药安全的守护者。长远来看,这种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不仅能减少已发生的差错,更能预见并防范新型风险,为患者构建更为可靠的用药安全保障体系。

3 鱼骨图法联合 PDCA 循环管理减少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应用分析

3.1PDCA 循环计划阶段的实施

计划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运用鱼骨图全面剖析差错成因,组织多部门人员开展头脑风暴,从操作流程、设备性能、环境因素等维度收集潜在影响因素。通过专家评议和数据分析确定关键要因,如光照不足影响标签识别、疲劳作业导致核对疏漏等。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具体改进方案,明确优化工作环境、调整班次安排、引入智能核对系统等措施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该阶段需特别注意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确保每个改进措施都可执行、可测量,为后续循环奠定科学基础。

3.2PDCA 循环执行阶段的措施

在 PDCA 循环的执行阶段,关键在于系统性、精细化的措施落地与过程管控。针对人员操作因素,需要设计分层次的能力提升方案,包括规范化操作视频教学、高频次的小组模拟演练、以及设置典型差错案例的识别训练,特别是针对新入职人员和易出错岗位人员要实施重点强化培训。在硬件设备方面,应当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如配置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智能配药台、引入带有防错报警系统的输液标签打印机、部署环境监测装置确保配药环境达标,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为失误的可能性。流程优化工作要注重细节打磨,建立覆盖药品接收、配置、核发全过程的标准化作业程序,推行双人独立核对制度,并针对高风险药品设置额外核查环节。执行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尤为重要,需建立完整的实施日志,记录每项措施的推进情况、遇到的障碍及临时调整方案,这些过程性资料要定期整理分析。为确保执行效果,应当组建由药师、护士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督导小组,采用现场观察、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偏差。

3.3PDCA 循环检查与处理阶段工作

在 PDCA 循环的检查与处理阶段,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评估体系来全面验证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检查工作应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统计差错率的变化趋势,更要深入分析差错类型的演变规律,识别出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跟踪观察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评估各项防错措施的执行符合度,同时收集一线操作人员的反馈意见,了解新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的适用性。处理阶段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要将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转化为标准作业程序,通过修订操作规程、更新培训教材等方式实现经验固化。对于部分效果不理想的措施,需要重新审视鱼骨图中的相关因素,调整改进策略后纳入下一轮 PDCA 循环。这一阶段还要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标,定期审核关键绩效数据,确保质量改进的成果得到长期维持。通过这样规范化的检查处理流程,使静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螺旋式上升的目标。该阶段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改进措施能否真正落地生根,需要管理者投入足够资源并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来保证执行效果。

结束语

鱼骨图法与 PDCA 循环管理的结合,为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管理提供了系统性改进框架。通过原因分析、计划制定、措施落实和效果评估的循环优化,显著降低了调配差错率,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该方法在其他医疗流程中的应用,推动医院质量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患者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菲 . 鱼骨图法联合 PDCA 循环管理减少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价值分析 [J]. 婚育与健康 ,2025,31(12):82-84.

[2] 杜雯雯 , 张长阵 , 谢亭亭 . 精益管理模式结合鱼骨图分析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产业 ,2024,21(17):83-86.

[3] 张宁, 马英豪, 扆兆琳, 侯宝莲, 王丽娜, 刘希娟, 杨惠, 陈洁. 基于鱼骨图分析法的病案质量持续改进 [J]. 中国病案 ,2023,24(12):31-34.

[4] 李 云 超 . 何 谓 静 脉 用 药 集 中 调 配 [N]. 大 众 健 康 报 ,2023-12-01(015).

[5] 刘剑 , 董占军 . 静配中心危害药品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处置原则与流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系列解读 ( 四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42(20):2089-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