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下政工师在国有企业治理中的功能发挥与挑战应对

作者

赵苏芳

广东弘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建引领是国企治理的根本原则。政工师作为国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在衔接党建要求与企业治理实践中承担着关键角色。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以党建为指引,充分释放政工师在治理中的功能价值,同时破解实践中的现实挑战,成为推动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一、党建引领下政工师在国企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党建引领为国企政工师的工作划定了方向坐标,其功能发挥需紧扣“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党建要求,在治理体系中形成“党建-思政- 治理”的联动纽带。从政治功能看,政工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落地的“传导者”。需将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职工可理解的工作要求,通过专题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确保治理实践不偏离政治方向。比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政工师需主动阐释“两个一以贯之”的内涵,消除职工对股权结构调整的认知偏差,筑牢治理中的政治共识。从治理协同功能看,政工师是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者”。需立足党建引领的治理框架,推动党组织意图融入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例如在重大项目决策前,政工师可协助党组织开展政策合规性审查,同时收集职工对项目的意见建议,既保障决策的政治合规性,又提升决策的群众基础,避免党建与治理“两张皮”。从文化凝聚功能看,政工师是企业治理软实力的“培育者”。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炼契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通过典型选树、文化活动等方式,将文化认同转化为治理合力[1]。

二、党建引领下政工师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2.1 以思想引领强化治理共识

政工师需以党建思想为核心,构建分层分类的思想引导体系。针对管理层,聚焦“党建与治理融合”主题,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政工专题研讨”模式,解析党建引领治理的典型案例,明确党组织在治理中的法定地位;针对基层职工,采用“微宣讲 + 场景化教育”方式,将治理目标转化为具体工作场景——如在车间班组开展“我的岗位与企业治理”座谈,让职工理解“质量管控”“成本节约”等治理要求与自身工作的关联。同时,依托党建阵地延伸思想引领触角。利用企业内部的“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打造治理主题学习角,政工师定期更新“治理政策解读墙”“职工建言回音壁”,形成“学习- 讨论- 反馈”的闭环。

2.2 以组织协同优化治理流程

在决策环节,政工师可协助党组织建立“治理议题前置审议”机制。对涉及职工利益、战略调整的治理议题,提前收集党员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形成《议题民意分析报告》提交党委审议,使决策既符合党建要求又贴合企业实际。在执行环节,推动“党员责任区 + 治理指标”联动。政工师联合业务部门将治理目标分解为党员责任区的具体指标,如在“安全生产治理”中,明确党员责任区需实现“零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政工师定期跟踪指标完成情况,通过“月度通报 + 季度评星”强化执行力度[2]。

2.3 以队伍建设夯实治理基础

政工师需以“党建带队伍”为抓手,培育兼具政治素养与治理意识的职工队伍。一方面,开展“党员技术骨干传帮带”活动,政工师联合技术部门筛选党员能手,组建“治理技能导师团”,针对“流程优化”“风险防控”等治理重点开展培训,全年累计培训超2000 人次;另一方面,搭建“职工治理建言平台”,政工师定期收集职工对治理的建议,对被采纳的建议给予“党建积分”奖励,某汽车国企通过该平台收集建议136 条,其中“供应链协同治理优化”建议实施后,采购成本降低 8% 。

三、政工师在国企治理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3.1 功能发挥与治理实践的适配性不足

部分政工师对“党建引领治理”的理解停留在“完成党建任务”层面,将功能发挥简单等同于开展党建活动,与治理需求脱节。例如在企业数字化治理转型中,政工师仍聚焦“学习次数”“参会人数”等传统指标,未针对“数据安全”“跨部门协同”等治理新需求设计思想引导内容,导致职工对数字化治理的参与积极性不足。

3.2 专业能力与治理要求存在落差

治理现代化对政工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既需懂党建理论,又需懂企业管理、法律等治理相关知识。但部分政工师存在“知识单一化”问题:对《公司法》《国有企业治理准则》等法规掌握不扎实,在协助党组织审议治理议题时难以提供专业意见;对大数据、精益管理等现代治理工具认知不足,无法有效对接业务部门的治理实践,某国企政工师在参与“库存治理”项目时,因不理解“ABC 分类法”导致思想引导与业务实操脱节。

3.3 工作机制与治理节奏不同步

国企治理需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与政策调整,但部分政工师的工作机制仍较僵化。例如在治理危机应对中,传统“层层汇报”的流程导致政工师难以及时开展思想引导——某贸易国企遭遇“供应链中断”危机时,政工师未能第一时间向职工传递企业应对方案,引发职工焦虑情绪,影响了治理措施的落地效率。

四、党建引领下政工师应对挑战的策略

4.1 锚定党建与治理融合点,提升功能适配性

政工师需建立“治理需求调研”机制,每季度联合战略部门开展“党建- 治理融合需求访谈”,明确治理中的痛点与党建可切入的结合点。针对数字化治理、风险治理等新领域,制定《党建引领治理专项工作清单》,如在“数据治理”中,设计“党员数据安全岗”“数据治理政策微课堂”等特色载体,使功能发挥紧扣治理实践。某信息科技国企政工师据此清单,将“网络安全治理”与“党员义务”结合,开展“数据安全我先行”活动,使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同比下降 75% 。

4.2 构建复合能力培育体系,弥补专业短板

推动“政工师 + 治理”双培训。联合企业党校开设“治理能力提升班”,课程涵盖《国企治理前沿理论》《党建与公司治理实务》等,同时安排政工师到战略规划部、风控部轮岗,积累治理实践经验;邀请外部治理专家与资深政工师组建“导师组”,通过“项目共研”提升实战能力—某建筑国企政工师参与“PPP 项目治理”共研后,成功协助党组织制定《项目党建与治理协同方案》,保障了3 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3]。

4.3 优化敏捷响应机制,匹配治理节奏

建立“治理动态响应小组”,由政工师、党员骨干、业务专员组成,针对治理中的突发情况或紧急任务,启动“72 小时快速响应”流程:接到需求后 24 小时内完成调研,48 小时内制定引导方案,72 小时内落地实施。同时搭建“线上应急沟通平台”,政工师可通过平台实时推送治理动态、解答职工疑问,某医药国企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治理”中,该机制使职工思想引导响应时间从3 天缩短至4 小时。

结语

在以党建为引领的国有企业治理架构里,政工师所起到的功能既是让党建要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又堪称促进治理效能提高的“催化剂”,鉴于治理现代化提出的全新要求,政工师得突破“传统思政”的思维藩篱,把党建当作关键支撑点,让思想引导契合治理共识、让组织协作融入治理流程、让能力提升符合治理需求。才能够在国企治理工作里真正起到“桥梁纽带”功能,为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国企高水平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开然 . 如何提升政工师在国企基层党群工作中的能力 [J]. 丝路视野 ,2021(9):15- 16.

[2] 艾博 . 如何发挥政工师在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J]. 空中美语 ,2021(12):3977- 3978.

[3] 谢丹 . 浅谈如何发挥政工师在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 魅力中国 ,2021(48):493-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