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实施-调整”,区域游戏中的学习链
沈溶
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CJK-L2022230)《区域游戏计划—实施—回顾支持幼儿深度体验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对《指南》和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文件精神的学习不断深入,秉持“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实现全收获”的理念。由户外游戏“吃火锅”萌生区域建构“火锅店”,幼儿在游戏前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完成作品。在这一次次探究过程中,发现幼儿已经掌握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丰富了探究经验,同时也发展了坚持、探究、合作等学习品质。
关键字:建构游戏;游戏计划;实施再调整
一、园内资源“丰富”且“多元”——游戏的背景
在XL幼儿园里,户外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王道,我园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核心,在一楼走廊创设资源小推车,根据户外各场地的特性投放适宜的材料。同时,我园注重家园协同育人工作,鼓励家长共同收集材料,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自然物、废旧物,经过筛选、清洗、归类投放在资源车内,五十八辆资源小推车成为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孩子们宝贵的资源库。在这里一块布、一个奶粉罐、一片树叶、石头、贝壳、树枝等在孩子们眼里都是无价之宝。幼儿可按需选择、乐活探究,引导幼儿按自己发展方式、特点、节奏成长,从中获得愉悦体验,成长出属于自己的姿态。
二、户外游戏“乐趣”有“延伸”——游戏的来源
这天,户外游戏时,孩子们选择了资源小推车上的水勺、奶粉罐、纸杯,制作了小火锅,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寻找食物,有的负责制作底锅……在一对一倾听时,乐乐提出了问题:很多小朋友都想要吃火锅,人太多太挤了,差点把锅子打翻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诸多的讨论,最后邑邑的区域建构火锅店得到大家的赞同,就这样火锅店的故事开始了……
三、幼儿兴趣“自发”即“愉悦”——游戏的要素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食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课程就像是一盘菜,幼儿自发的游戏内容是主角,老师则是当中的调味剂,将幼儿的兴趣外延,为幼儿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促使幼儿想要学、愿意学,更积极的去获得于此相关的经验,不断的积累。
四、“计划、实施再调整”,开始探索之路——游戏的推进
镜头一:制定计划——共同商议设计图纸
师:你们想建造一家怎样的火锅店呢?
乐乐:要有特色的,我们设计一个自动门。
球球:我们再设计一个机器人送菜,这样可以少请一些服务员啊。
邑邑:那我们一起来设计图纸吧,火锅店里有桌椅、调料区、厨房。
乐乐:对的。还要有收银台。
邑邑:我打算用薯片罐做桌子的腿。
球球:我们商量下,我们火锅店的名字吧。
孩子们共同商议,有的提供思路,有的绘制图纸。在这过程中,我们链接幼儿的相关经验:
语言: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2.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社会:1.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2.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科学:1.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2.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计划并执行。
分析与思考:
兴趣延伸——讨论内容——制定计划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然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于火锅这个话题,由户外游戏延伸到区域建构游戏,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兴趣点是非常浓厚的,也是孩子们自主生发的游戏。
从商讨到制定建构计划,合作设计火锅店图纸,在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幼儿不同的想法会引发更多的思考,在讨论、商议、发生分歧、再讨论、达成共识等一系列进程中,幼儿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镜头二:执行计划——合作搭建发现问题
设计图纸达成共识后,幼儿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一起分工合作,邑邑搭建桌椅、乐乐搭建自助调料区,球球搭建厨房和收银台。完工后,邀请老师去参观他们的火锅店。
邑邑:老师你看,这是我们设计的桌椅、自助调料、收银台。
师:那你们的火锅店名字为什么叫“山巨火”呢?
邑邑:因为听上去很大。
乐乐:希望我们的火锅店红红火火。
球球:我们是一家在山洞里的火锅店。
师:听起来非常有趣,我可以当顾客吗?
邑邑:欢迎光临,老师你看,第一排彩色瓶盖是各种各样的酱料,瓶盖红色的是草莓,蓝色的是蓝莓,咖啡色的是巧克力呢,三角形的积木块是西瓜。还有
鸡蛋,这些都是免费的。下面的纸条就是盘子,可以随便吃哦。
师:这么好呀,你们的菜单给我看看呢?
乐乐:哎呀,忘记设计菜单了。
邑邑:妈妈带我去的海底捞,我最喜欢里面的牛肉丸。
乐乐:有鸳鸯锅、辣锅和不辣的。
邑邑:有荤的和素的,还有饮料、点心。
乐乐:海底捞还有免费的小吃,我们也来点吧。
邑邑:我们设计好菜单,放在大门的位置,这样人家一眼就能看到我们火锅店的特色。
分析与思考:
合作搭建——提出问题——实践调整
游戏中,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瓶盖创设了丰富的食物,在发现没有盘子的时候,剪了很多纸条来代替。由此可见,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满足幼儿游戏中以物代物的需要,可以引发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生成更多的游戏内容,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中教师应允许幼儿主动寻找适宜的材料,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以物代物的假想能力。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做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幼儿介绍火锅店时,教师抛出问题“菜单在哪?”,引发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思考。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专属菜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自我思考,并给予肯定,给予支持。
镜头三:回顾计划——自评、互评再调整
乐乐:我们的火锅店可以开张啦,我是服务员,专门端盘子、上菜的。
球球:桌上的菜太多了,我们还设计了可以移动的小桌子,就像机器人一样。
邑邑:我会制作各种饮料,西瓜汁、葡萄汁、蓝莓汁都有。
师:咦!那你们怎么没有收银员呢?
球球:我们设计的是自助收银呀,就像超市里,自己扫码一样。
师:你们的火锅店真高级呀!在小朋友记录的时候,我发现乐乐有两个问题。
乐乐:我的问题一:在玩的时候,我们经常碰到旁边的积木,这可怎么办?
球球:我们走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碰到旁边的积木。
邑邑:对,我们还可以把不要用的积木收起来,不然我们的火锅店太乱了。
乐乐: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发现我们还忘记造厕所了。
球球:我来造,分成两个房间。
邑邑:我来制作男女标志,不然会走错的。
乐乐:这下都解决了,我们的“山巨火”火锅店可以开张啦!
分析与思考:
游戏回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游戏结束后,分享与交流环节中,引发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思考,通过表征记录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思考,把自己的发现与问题梳理出来,通过商量、讨论、合作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积累了过程性的经验,幼儿的建构水平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建构水平,也发现了孩子们细致地观察生活的能力。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增添了角色游戏,丰富了游戏内容,让游戏有了延续。
五、赋能幼儿经验的“生长力”——游戏的收获
幼儿建构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想象创造,从一开始简单的拼搭,随着动作的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的建构游戏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建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语言、认知、情感、艺术等能力的综合发展。
1.契准“兴趣之心”,关注幼儿游戏需求
课程的主导者是幼儿,因此在课程的开展中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儿童所看,想儿童所想。《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敏锐地发掘当户外游戏孩子还意犹未尽时,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及时进行游戏评价。由户外游戏引发的区域游戏,让幼儿的游戏得到延续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在这过程中,老师们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进行商讨,针对幼儿问题生成、共同兴趣、资源利用、探索机会及学习品质,分析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见下表)
问题生成:课程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真实问题,具有深入探索的价值。 符合
共同兴趣:课程内容符合本班大部分幼儿的兴趣,表现出愿意主动探索的愿望。符合
资源利用:园内及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为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提供有利的资源。 符合
探索机会:活动中提供足够的材料、时间、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符合
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中可发展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符合
2.跟进“游戏计划”,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计划是游戏的前提,计划让幼儿的游戏目标更加明确,获得更多的发展。结合游戏计划,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表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计划?需要用什么材料?还可以建构什么?计划能力、思维能力在发展;先计划后实施,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在发展;在分工合作时,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社会能力在发展。
3.聚焦“回顾反思”,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通过回顾与反思,可以看出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兴趣点,引发很多新的问题。由此可见,计划并不是敲定的,幼儿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加以调整。以“计划——实施——回顾”为路径,更好地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创造和想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家山洞里的火锅店”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以建构游戏计划为媒介,以回顾反思为契机,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从户外游戏引发的区域建构游戏、任务分工、制定计划、合作搭建,到发现忘记设计菜单,再到积木经常会碰倒后的思考,以及男女厕所的设定……在整个游戏中,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附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关键经验)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关键经验
游戏兴趣:
1.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搭建,愿意搭建有挑战性的作品。 (科学)
2.体验搭建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社会)
游戏能力与水平
1.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特点。
2.能熟练运用各种建构的技能,进行综合搭建。 (科学)
3.能恰当地选择不同的建构材料拼搭。
4.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根据经验进行想象搭建。 (艺术)
5.会看平面图,能把平面图变成立体搭建。
交往与合作
1.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搭建主题和建构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搭建作品。(社会)
2.能较完整地讲述建构活动的过程和主题。(语言)
3.在合作中既能有主见,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有合作的态度。
4.喜欢挑战,富有想象力。 (艺术)
5.主动沟通、协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纠纷。
规则与习惯
1.能在教师指导下,与同伴共同建立材料使用、场地整理、合作搭建的相关规则,并主动遵守。
2.能分工协作、动作迅速地将玩具和辅助材料分类摆放整齐。(科学)
3.能按需取用材料,随时清理现场,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健康)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小萍.提高大班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策略[J].福建教育,2020(26).
[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2014.
[4]潘曦.《区域游戏化,促幼儿多元化发展》[J].科技展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