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与防护

作者

史志伟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成都 610091

引言

水工金属结构作为水利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期处于水环境中,面临着复杂的腐蚀问题。腐蚀不仅会降低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缩短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1 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与防护的研究意义

水工金属结构作为水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与长期效益。在复杂多变的水环境中,金属结构不可避免地遭受着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以及微生物腐蚀等多重侵害。这些腐蚀作用不仅会逐渐削弱金属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裂缝、穿孔等严重缺陷,威胁到水利设施的防洪、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更为严峻的是,一旦关键部位因腐蚀而失效,极有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入研究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机理,有助于精准识别腐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策略提供坚实依据。探索有效的防护技术和材料,能够显著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更换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护方法,对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 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因素

2.1 水质成分引发的腐蚀

水工金属结构长期处于各类水体环境中,水质成分复杂多样,成为腐蚀的重要诱因。水体中溶解的氧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常见因素,在潮湿环境下,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薄水膜,溶解氧在其中发生还原反应,促使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加速腐蚀进程。氯离子同样危害巨大,其半径小、穿透能力强,能破坏金属表面已有的保护膜,使金属直接暴露在腐蚀介质中,引发点蚀等局部腐蚀现象,且点蚀一旦发生,会迅速向深处扩展,严重损害金属结构强度。水中的硫酸根、碳酸根等阴离子,以及钙、镁等阳离子,在不同条件下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腐蚀性微电池,进一步加剧腐蚀。不同水域水质差异显著,沿海地区海水含盐量高,腐蚀性更强;内陆河流因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排放,水质恶化,也增加了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风险。

2.2 环境条件导致的腐蚀

水工金属结构所处环境条件多变,对腐蚀产生显著影响。温度是关键因素之一,温度升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包括金属的腐蚀反应。在高温环境下,水分蒸发加快,盐分浓度升高,腐蚀性增强,同时金属表面保护膜的稳定性下降,更易被破坏,从而加速腐蚀。湿度同样不容忽视,高湿度环境使金属表面容易形成水膜,为电化学腐蚀提供了必要条件。当相对湿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腐蚀速率会急剧增加。而且,潮湿环境还利于微生物滋生,某些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金属。光照也会间接影响腐蚀,紫外线照射可能使金属表面的有机涂层老化、龟裂,降低其防护性能,使金属更容易受到腐蚀介质的侵蚀。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水汽结合形成酸性物质,附着在金属表面引发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3 结构设计及施工带来的腐蚀

水工金属结构的自身设计与施工质量对腐蚀状况有着深远影响。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形成腐蚀隐患,例如结构中存在缝隙、沟槽等部位,水分和腐蚀介质容易积聚且难以排出,形成局部腐蚀环境,导致缝隙腐蚀。不同金属部件直接连接时,若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在电解质溶液作用下会形成电偶电池,电位较负的金属作为阳极被加速腐蚀。施工过程中的瑕疵同样会引发腐蚀问题,焊接质量不佳会在焊缝处产生裂纹、气孔等缺陷,这些部位成为腐蚀的起始点,且腐蚀速率往往比正常部位更快。金属表面处理不当,如除锈不彻底、涂层厚度不均匀或附着力差等,会削弱防护层对金属的保护作用,使金属过早暴露在腐蚀环境中。在安装环节,若金属结构与其他部件的接触面处理不当,也可能因摩擦、挤压等造成表面损伤,为腐蚀介质侵入提供通道,进而影响整个水工金属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 水工金属结构抗腐蚀防护策略

3.1 优化涂层防护体系

水工金属结构表面涂层是抵御腐蚀的首道防线,优化涂层防护体系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涂料是关键,需依据金属结构所处的水质、环境条件等因素,挑选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优异的涂料。在海水环境中,环氧类涂料因具有出色的耐盐雾、耐海水侵蚀性能而备受青睐;而在淡水且污染较轻的区域,醇酸类涂料可满足基本防护需求。涂装工艺对涂层质量影响显著,施工前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彻底处理,采用喷砂、打磨等方法去除锈蚀、油污和氧化皮,确保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增强涂层与金属的附着力。涂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涂层厚度,过薄无法提供有效防护,过厚则易产生裂纹等缺陷。采用多层涂装时,需合理安排各层涂料的种类和涂装间隔时间,使各层之间能够良好结合,形成致密、连续的防护膜,有效阻隔水、氧气和腐蚀介质与金属的接触,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

3.2 实施电化学保护技术

电化学保护技术通过改变金属结构的电位来减缓或阻止腐蚀发生,在水工金属结构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阴极保护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牺牲阳极法是将电位更负的金属(如镁、锌、铝等)与被保护的金属结构连接,在电解质溶液中,牺牲阳极优先溶解,为被保护金属提供电子,使其电位降低进入免蚀区,从而防止腐蚀。该方法无需外部电源,安装维护简便,适用于小型或结构简单的金属结构。外加电流法则是利用直流电源,将被保护金属结构作为阴极,辅助阳极作为阳极,通过导线构成回路,使电流流向被保护金属,抑制其腐蚀。此方法可调节保护电流大小,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的金属结构,如大型水闸、水电站压力钢管等。

3.3 加强结构设计与运维管理

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从源头上降低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风险。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腐蚀因素,避免出现易于积存水分和腐蚀介质的缝隙、死角等结构形式。对于不同金属材料连接的情况,应采取绝缘措施,防止电偶腐蚀的发生。合理增加结构壁厚,提高金属结构的耐腐蚀余量,延长其使用寿命。运维管理是保障金属结构抗腐蚀性能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巡检制度,定期对金属结构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腐蚀迹象、涂层破损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对处于恶劣环境中的金属结构,要增加检测频率,采用无损检测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金属内部的腐蚀状况。要做好金属结构周围环境的治理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水质恶化对金属结构的腐蚀影响。

结束语

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与防护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通过深入了解腐蚀原因,综合运用多种防护技术,并加强日常维护管理,能够有效减缓腐蚀速度,保障水工金属结构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赵义基 . 水工金属结构埋件的长效防腐研究 [J]. 水上安全 ,2024,(18):187- 189.

[2] 张学禹 . 水工金属结构维护与修复的理论与方法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07):132- 133.

[3] 赵雪瑜 , 张贵金 , 刘杰 , 等 . 水工金属结构新型环氧防护涂料性能及应用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3,8(03):1- 5.

[4] 蒋天元 .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腐蚀分析与防腐措施控制研究 [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48(03):151- 153.

[5] 全志杰 , 黄金根 , 李航宇 . 浅谈水工金属结构的腐蚀与防护 [J].中国设备工程 ,2019,(12):163-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