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作者

杜国强

容城县农业农村局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业作为乡村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凭借其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对于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效农业种植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一)智能化装备应用

智能化农业装备如无人机、智能灌溉设备、自动化播种机等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农业劳作模式。无人机能够快速完成大面积农田的病虫害监测与农药喷洒工作,相较于人工操作,效率得到了指数级提升。智能灌溉设备则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需水状况,实现精准灌溉,不仅节省了水资源,还提高了灌溉效果,保障作物生长。自动化播种机可精确控制播种深度与间距,确保种子均匀分布,为作物后期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大幅提升播种效率,解放大量人力,让农民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更具价值的农业活动中。

(二)精准化种植管理

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化管理。在农田中布置各类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养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以及作物生长状况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智能决策系统,系统依据预设模型与算法,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决策建议。例如,依据土壤养分数据,精准调配肥料配方与用量,避免肥料浪费与过度施用对土壤和环境的损害;根据病虫害监测数据,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损失降至最低。精准化种植管理让农业生产告别以往依靠经验的粗放模式,走向科学、精准、高效的新范式。

(三)优良品种选育推广

优良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农业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手段,培育出一系列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且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经过严格试验与示范后,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以超级稻品种为例,其产量相较于普通水稻品种有显著提高,且在抗倒伏、抗病虫方面表现出色,有效保障了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同时,一些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如富含营养成分的水果、蔬菜新品种,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二、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产出的高品质农产品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依托先进的加工技术与设备,将农产品进行多层次加工,生产出各类高附加值产品,如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水果罐头;粮食加工成精制面粉、淀粉、休闲食品等。这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二)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兴起。高效农业种植技术打造的现代化农业景观,如整齐规划的农田、色彩斑斓的花海、硕果累累的果园等,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农民利用自家农田、果园等资源,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参与农耕等,让游客亲身感受农业生产乐趣。同时,结合乡村特色美食、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了乡村知名度,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创新电商销售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为农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下生产的农产品,凭借其优良品质,通过电商平台走向更广阔市场。农民与电商企业合作,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兴电商模式,展示农产品种植过程、生长环境以及产品特色,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电商销售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收入。同时,电商平台积累的销售数据,还能反馈给农民,帮助其调整种植结构,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保障农业生态环境

(一)资源节约利用

高效农业种植技术注重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肥料使用上,通过土壤养分检测与精准施肥技术,依据土壤实际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确定肥料种类与用量,避免肥料过度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在土地资源利用上,采用间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高效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如杀虫灯诱捕害虫)、生物防治(如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数量)、生态调控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精准施肥技术避免肥料过度施用,降低了氮、磷等营养元素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风险,减轻了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是高效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农作物秸秆可用于制作饲料、肥料,或通过生物质发电转化为能源;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成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实现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为乡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乡村经济;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然而,目前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技术应用成本等。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在乡村地区广泛应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让广大农村地区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秀芳, 张金亮, 张文旭.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作用与路径探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5, (07): 140- 142.

[2] 黄玉敏.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助推乡村振兴运用探究[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25, (06): 130- 132.

[3] 李翠翠 , 贾秋霜 , 宋西宁 , 刘凤 .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智慧农业生产体系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A] 2022 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C].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 ( 北京 )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202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