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的分学段目标分层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张津

福州市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要坚持读写并重,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梳理作品思路,揣摩作者意图,体悟作品意蕴。读写结合,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水平。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分学段目标

(一)低段(1-2 年级)目标

针对低段1-2 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扫除认读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复述课文大意,说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简单说明理由。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表达阅读后的感受,讲述自己的见闻,展开合理的想象。在集体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续编、改编故事,如续写《小蝌蚪找妈妈》后的故事,想象小蝌蚪长大后的生活;改编《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其他小动物来帮助乌鸦喝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二)中段(3-4 年级)目标

中段 3-4 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识字,积累词语,在反复诵读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创设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表达丰富的感受,进行合理的想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和创作的平台,引导学生根据特定情境,就话题或文本内容进行丰富、有创意的表达。

(三)高段(5-6 年级)目标

高段 5-6 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积累,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味和表达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教师要鼓励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和优美词句,领悟词句的丰富内涵和作品的言外之意,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就特定话题或文本内容,进行丰富、有创意的表达和创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的分学段目标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容易被新奇、直观的事物吸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创设农村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感受泥土的芬芳和庄稼的葱郁。教师还可以带一些农具,如锄头、镰刀等,让学生亲手触摸、体验,感受农具的质朴和农民的智慧。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乡间童趣的视频,如捉蜻蜓、摸鱼虾、挖野菜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闰土和鲁迅少年时代的纯真欢乐。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感官得到调动,思维与课文内容产生联结,能够带着感悟去阅读课文,理解少年闰土纯朴、善良、热爱劳动的品质,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驱动,深化理解

提出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设置环环相扣、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揣摩课文深层含义。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先问:五壮士为什么要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学生通过讨论,能够理解五壮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接着教师可以追问:面对强大的敌人,五壮士是如何战斗的?他们展现出了怎样的品质?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细节,能够领悟五壮士机智勇敢、团结协作的可贵品格。最后教师可以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这一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文章的题旨,感悟狼牙山象征着五壮士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五壮士体现了他们同生共死的革命情谊。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了文章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品质,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写作是最好的阅读,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叙事、写景、抒情、说明等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篇优秀的议论文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列举史实、描写景象、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领悟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这篇文章的某个片段,如模仿第一段描写圆明园被毁前的景象,学习作者白描手法和铺陈渲染的艺术特色,或是续写最后一段,发表自己对圆明园毁灭的感慨,表达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文物古迹的游记或议论文。学生可以走进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观察文物的特征,了解文物的历史,思考文物保护的意义,然后动笔写作。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议论文的表达方法,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评议习作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分享习作中表达的情感认识。学生在同伴互评中能够取长补短,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学生能够将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有机结合,深化文本理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开展活动,拓展延伸

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鄂温克族的主题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鄂温克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体验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鄂温克族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服饰、饮食、节日等,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手工制作鄂温克族的特色工艺品,如驯鹿皮毛画、树皮画等,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鄂温克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除了民族文化探究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是小小猎人的野外生存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在校园或野外寻找树枝、树叶、野果等大自然的馈赠,尝试用它们搭建简易帐篷、生火做饭、辨别方向等,体验猎人海力布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智慧和勇气。学生还可以尝试用树枝、树皮、野草编织陷阱,模拟猎人捕获猎物的场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学生可以制作环保主题的手抄报、海报,宣传保护森林、爱护动物的理念,号召大家像海力布一样热爱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还可以走进社区,开展保护森林、爱护动物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师要立足学情,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目标设计,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读”“悟”“用”中提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审美能力、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吕秀玉 .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J]. 读写算 , 2025, (19): 18-20.

[2] 侯文 .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研究 [J].小学生 ( 上旬刊 ), 2025, (06): 22-24.

[3] 师于淳 . 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 [J]. 教育 , 2025, (13): 79-81.

[4] 王勤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建构与实践策略 [J].语文世界 , 2025, (13):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