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露地甘蓝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王芳 王良艳 王蓉 靳玉龙

西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青海靳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露地甘蓝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露地栽培模式因成本较低、管理相对简便,在多地广泛应用。然而,露地环境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了解甘蓝的生长发育规律,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是提高露地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深入研究露地甘蓝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技术,对于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露地甘蓝生长发育规律

(一)发芽期

露地甘蓝的发芽期是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显露的阶段。此阶段种子的萌发主要依赖自身储存的养分,同时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种子吸水膨胀后,胚根率先突破种皮,随后胚轴伸长,将子叶顶出地面。子叶展开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初步的营养支持,这一阶段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后续幼苗的健壮程度。

(二)幼苗期

幼苗期是从第一片真叶显露到形成一定数量的叶片、具备独立生长能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甘蓝幼苗的根系逐渐扩展,叶片数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能力逐渐增强。幼苗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需要合理的温度、光照和水分供应,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随着幼苗的生长,其抗逆性逐渐提高,为进入下一生长阶段奠定基础。

(三)莲座期

莲座期是露地甘蓝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植株叶片迅速生长,形成强大的叶丛,外观如莲座状。这一阶段植株的生长重心在于扩大营养体,积累充足的养分,为后续的结球做好准备。莲座期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结球的大小和紧实度,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供应,同时注意调控植株的生长节奏,防止徒长。

(四)结球期

结球期是露地甘蓝形成产品器官的重要阶段,植株的心叶开始向内卷曲,逐渐形成坚实的叶球。此阶段的生长重点是叶球的膨大,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同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叶球的形成过程中,叶片细胞不断增殖和膨大,养分持续向叶球运输积累,结球期的长短和生长状况决定了甘蓝的产量和品质。

二、露地甘蓝栽培技术

(一)育苗技术

露地甘蓝的育苗技术直接影响幼苗的质量和后期产量。选择育苗场地至关重要,理想的苗床应位于地势平坦、排水畅通、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以确保幼苗的根系健康生长。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如使用温汤浸种等方法,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播种时,应严格控制播种量和深度,避免过密或过深,播后需覆盖一层细土并浇透水,保持苗床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在育苗过程中,要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间苗,去除病弱苗,确保每株幼苗都有充足的空间生长。同时,要注意调节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湿度过大导致幼苗徒长或发生病害。此外,适时施肥和浇水也是促进幼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细致的育苗管理,可以培养出健壮的甘蓝幼苗,为后续的田间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二)田间管理技术

露地甘蓝的田间管理技术是确保其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的重要环节。在定植阶段,首先要精确选择定植时间,通常在秋季暑热消退后进行,以确保幼苗能够适应季节变化。同时,根据甘蓝品种的特性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株行距,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通风透光空间,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帮助幼苗快速缓苗,适应新环境。生长期间,中耕除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通过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减少杂草与甘蓝的竞争,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施肥应根据甘蓝的生长阶段进行,莲座期和结球期是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肥量较大,因此应注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以保证植株的快速生长和叶球的良好发育。浇水方面,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田间积水,以免引发根部病害。合理的水分管理不仅能促进甘蓝的生长,还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确保甘蓝的产量和品质。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露地甘蓝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预防为主是关键,通过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甘蓝品种,合理安排轮作,保持田园清洁,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在病虫害的早期阶段,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手段,如安装诱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或进行人工捕捉害虫。针对病害,通过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当病虫害较为严重时,需谨慎使用农药,选择对环境影响小、残留低的农药,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频率,同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残留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露地甘蓝的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

三、露地甘蓝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露地甘蓝栽培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遇到极端天气如暴雨、干旱、低温等,易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部分地区栽培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农户对甘蓝生长发育规律了解不足,在施肥、浇水等环节存在盲目性,影响了甘蓝的生长。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对单一,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容易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发展方向

未来露地甘蓝栽培应朝着精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结合甘蓝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调控水分、肥料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推动绿色栽培模式的发展。同时,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栽培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根据甘蓝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此外,可探索露地甘蓝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技术创新趋势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技术将应用于露地甘蓝栽培中。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甘蓝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等信息,为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生物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抗病品种的培育,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改良甘蓝的性状,提高其抗逆性和品质。智能化农机设备的推广将提高露地甘蓝栽培的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结束语

露地甘蓝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需求。掌握这些规律,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是实现露地甘蓝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当前露地甘蓝栽培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露地甘蓝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推动露地甘蓝产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对优质蔬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博, 刘泽慈, 汪洁, 李兆壮, 李录山, 胡琳莉, 郁继华. 不同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配方对露地甘蓝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35 (08): 1782- 1792.

[2] 汪宽鸿, 雷丽, 赵志国, 李雪君, 杨晓峰, 沈海斌, 陈春宏, 邰翔,张兆辉 , 朱振华 . 化肥减施对露地结球甘蓝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长江蔬菜 , 2022, (20): 58- 60.

[3] 张兆辉, 雷丽, 李雪君, 杨晓峰, 沈海斌, 陈春宏, 邰翔. 不同移栽模式对露地甘蓝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长江蔬菜 , 2022, (0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