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平衡机制研究

作者

褚建强

保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一、引言

事业单位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记录着单位的发展历程、业务活动及重要决策等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档案的利用需求日益增长,推进档案开放利用成为提升档案资源社会效益的必然趋势。然而,档案中包含大量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机密等,在开放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信息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如何在满足社会利用需求的同时,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构建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的平衡机制,成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的现状

(一)档案开放利用现状

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积极推进档案开放利用工作,通过建立档案信息查询平台、开放部分档案目录等方式,为社会公众、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一些单位还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建设,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提高了档案利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然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档案开放的范围有限,许多档案由于涉及敏感信息或缺乏明确的开放标准,未能及时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档案利用的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部分单位仍依赖传统的人工查阅方式,缺乏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二)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在信息安全方面,事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例如,建立了档案信息存储和管理系统,设置访问权限控制,对重要档案进行加密处理等。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容易受到黑客攻击;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的矛盾与冲突

(一)开放范围与安全保密的矛盾

档案开放利用需要扩大开放范围,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但扩大开放范围可能会涉及敏感信息的泄露风险。例如,一些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国家安全的档案,如果过度开放,可能会对个人、企业或国家造成损害。而严格的安全保密要求又限制了档案的开放范围,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档案无法及时发挥作用,影响了档案开放利用的社会效益。

(二)利用效率与安全保障的冲突

为提高档案利用效率,需要简化档案利用流程,提供便捷的利用服务。但过于简化的流程可能会削弱安全保障措施,增加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例如,若降低档案查阅的审核标准,虽然方便了用户查阅,但可能导致无关人员获取敏感信息。

(三)技术应用与安全风险的并存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档案开放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服务等,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的便捷性和效率。然而,技术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档案信息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威胁;档案管理系统的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也存在信息被窃取、篡改的风险。如何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档案开放利用水平的同时,有效防范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构建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平衡机制的策略

(一)完善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档案开放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建立分级分类的档案开放制度。对于不涉及敏感信息的档案,应及时向社会开放;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档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开放程度和利用方式。例如,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可以采取匿名化处理后再开放;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档案,需经相关企业或权利人同意后才能开放。

完善档案信息存储、传输、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范。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访问权限控制,采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等技术手段,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应的档案信息。建立档案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技术保障,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采用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如区块链技术、量子加密技术等,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防止档案信息被篡改和伪造;量子加密技术则可以提供更高强度的加密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三)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

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档案开放利用政策法规、信息安全知识、档案管理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平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档案开放利用的操作流程和信息安全防护技能。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自觉遵守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守档案信息秘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信息安全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强监督与评估,确保平衡机制有效运行

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档案开放范围是否合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技术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定期对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平衡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分析利用数据、评估安全事件等方式,了解平衡机制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平衡机制,确保其始终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五、结论

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平衡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制度建设、技术保障、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完善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保障、提高人员素质、强化监督评估等措施,可以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的开放利用价值,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潘淑淳 , 王薇 . 对机关单位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认识和思路 [J].档案天地 ,2025,(02):23-27.

[2] 汤潇雅 . 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开发与利用研究 [J]. 兰台内外 ,2024,(36):12-13+16.

[3] 刘晓君 . 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J]. 科技与创新 ,2015,(22):14-15.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