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融入数学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的模式构建与实践反思

作者

郑雅莉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山东枣庄 277100

1. 引言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数量关系教学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石,其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陷入了机械训练的困境。长期以来,众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以例题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他们将复杂多变的数量关系简化为固定公式的记忆与反复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公式灌输和题海战术的结合。

当学生面对真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却难以将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灵活运用,无法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购物折扣计算、行程安排规划等问题时,学生常常表现得不知所措,这充分暴露出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为数学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自主建构。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数学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使其既能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又能契合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理论框架与模式构建

2.1 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杜威的“做中学”理念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作为坚实的理论指导。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进行的,而不是单纯地接受书本知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则进一步指出,学习是一个社会文化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实现的。项目式学习恰好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知识建构的社会性互动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与教师的互动探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它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系统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项目式学习和大单元教学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这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出“情境 - 探究 - 反思”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三个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环节构成:

情境创设: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出具有足够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协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设定的问题情境展开一系列活动。他们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广泛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反思提升:通过作品展示、小组互评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从他人的作品和评价中获得启发,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案例

以“家庭节水方案设计”项目为例,全面而细致地呈现“情境 - 探究 -反思”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情境创设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水资源短缺的新闻报道、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进而将话题聚焦到家庭用水情况上。教师提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节水计划”这一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为家庭节水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学生们自由分组,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各自家庭日常用水数据,详细记录洗澡、洗衣、做饭、清洁等各项活动的用水量。

进入探究阶段,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他们运用数学中的统计方法,制作成图表,以便直观地观察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基于此,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起用水量与时间、人数等因素的数量关系模型。根据模型,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水建议,如安装节水龙头、采用分段式淋浴、收集洗菜水用于拖地等。

在反思环节,每个小组都精心准备了汇报材料,通过 PPT 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在汇报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讨论,学生们对函数关系等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情境 - 探究 - 反思”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思,发现该模式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

首先,真实的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校园绿化改造”项目为例,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比例知识计算植物种植间距,以达到既美观又合理利用空间的目的。由于项目与校园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们主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专业人士,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 。

其次,协作探究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小组讨论和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学生们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从表面层次深入到本质层次。

最后,反思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项目式学习为数学数量关系教学开辟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为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将项目式学习融入数学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构建“情境 - 探究 - 反思”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学段项目的梯度设计,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研究如何在大班额条件下有效地实施项目式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逐步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1.

[2] 维果茨基 . 思维与语言 [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997.

[3] 钟启泉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J]. 全球教育展望 , 2016(3).

[4] 郭华 . 深度学习及其意义 [J]. 课程教材教法 , 2016(11).

[5] Barron B J S. Doing with understanding: Lessons from researchon problem-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J]. Journal of the LearningSciences, 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