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张会霞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街小学 744300

引言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重要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县城作为城乡结合部具备一定城市教育资源优势,又保留农村特色资源在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条件与挑战。当前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劳动教育实效性,立足县城实际全面调查分析现状问题,探索优化策略与保障机制,旨在为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实践指导。

一、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呈现出资源总量不足、类型单一等特点,从资源总量看大多数县城小学仅设有简易劳动实践基地,如小菜园、种植角等规模有,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劳动实践需求。校内专门劳动教室缺乏多数学校未设立劳动技能训练专用教室如厨艺室、手工室等,教学用具配备不足常见农具、家用工具数量无法满足集体劳动需,造成学生排队等待现象,数字化资源匮乏缺少劳动教育相关视频、课件等多媒体资源。从资源类型看以传统农事类劳动资源为主,如种植园地、简单农具等而现代家政类、工业类、创新类劳动资源较少,校内资源占比过高校外资源开发不足,学校周边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丰富劳动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实物性资源多而文化性劳动资源如劳模事迹、劳动文化等精神资源开发不够。

从资源开发机制看存在明显不足,资源开发主体单一主要依靠学校少数教师开发,缺乏专业团队支持教师普遍缺乏劳动课程资源开发专业知识与技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学生、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度低难以形成协同开发合力。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多数学校未制定系统劳动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呈现出随机性与碎片化特征,开发流程不规范缺乏科学评估与筛选机制,导致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区域内学校间劳动课程资源信息不流通造成重复开发或资源闲置,缺乏统一资源库管理平台,已开发资源难以系统归类与便捷使用。

二、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与实施策略

针对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优化路径应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多元资源、突出系统设计,区域特色资源整合路径应充分发挥县城区位优势,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一方面深入挖掘农业资源如地方特色农作物种植、传统农耕文化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劳动课程。另一方面利用县城现代产业资源如当地特色企业、手工作坊等拓展学生职业体验与服务性劳动内容,还应挖掘人文资源如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引入课程建设,资源整合过程中应采取资源普查—分类建档—评估筛选—整合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县域劳动课程资源库。

校本劳动课程开发路径应立足学校实际构建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可采取基础型 + 拓展型 + 选修型三位一体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劳动技能与习惯基本训练,拓展型课程结合学校特色资源如种植、烹饪等领域深度拓展,选修型课程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发展特长与兴趣。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目标导向—资源筛选—内容重组—实践验证—持续优化流程确保课程质量,实施策略上组建校本劳动课程研发团队,由劳动课教师、学科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形成协作开发机制。推行年段劳动主题设计如:低段以自我服务为主题培养自理能力。中段以家庭服务为主题培养责任意识,高段以社会服务为主题培养奉献精神,实现劳动教育螺旋上升。收集整理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与优秀活动设计形成学校特色资源,开展微课程开发围绕简单劳动技能设计短小精悍课程模块提高资源开发效率与适用性,实施学科融合策略将劳动元素融入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实现劳动教育全课程渗透。

三、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保障机制是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顺利推进关键环节,组织管理保障应构建县级统筹—学校主体管理体系,县级层面成立劳动教育指导中心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统筹规划、资源调配、监督指导等工作。建立县级劳动教育专家库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制定县域劳动课程资源开发标准与指南规范开发流程与质量要求。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促进校际交流与经验分享。学校层面应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总务主任等组成,负责学校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具体工作,设立专职劳动教育管理岗位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劳动课程有效实施。

师资队伍保障应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与专业发展,一方面建立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结构配备专职劳动课教师,同时发挥各学科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等兼职作用,聘请校外劳动技能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弥补专业师资不足,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利用家长职业特长与劳动技能资源。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开展系列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技能考核认证提升实操能力,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促进优秀经验分享。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将劳动课程资源开发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设立劳动教育优秀教师评选激发教师积极性,支持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探究项目促进实践创新。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通过对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面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县城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资源总量不足、类型单一等主要问题制约劳动教育质量与成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区域特色资源整合、校本劳动课程开发、家校社多元协同三大优化路径与相应实施策略全面提升劳动教育质量,进一步关注县域内城乡劳动课程资源均衡发展问题,深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劳动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为县城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雪 . 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困境与管理策略 [D]. 宁夏大学 ,2024.

[2] 王笑芝.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J].2023.

[3] 张荣华.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探究[J]. 2021.

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小学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建设研究》, 课题立项号:PL(2024)LXH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