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问题为驱动的引导式高中数学教学

作者

陈胜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第一中学 433300

教育改革落实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同时还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措施,积极应用新理念和新措施。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问题情境,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以问题为驱动地引导高中数学教学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传统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没有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授课过程中以自身的想法为核心,导致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的情况 [1]。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况,而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应用,优化教学措施,教师通过问题为驱动的引导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问题为驱动的引导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设计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从而完善知识架构,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进步。

(三)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日常生活和教材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问题为驱动的引导式高中数学教学落实措施

(一)构建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学科本身有抽象性特点,特别是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学习,学生会觉得学习难度比较大 [2]。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教师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而实现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人教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为了增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构建教学模型,借助所学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避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

不断提升。

(二)设计不同问题,完善学生知识架构

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落实,教师为了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实现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的掌握,让学生解决关联问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人教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知识内容,围绕直线和圆的方程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分析。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内容,对比所学概念内容,深化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同时还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通过问题链的设计,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材知识内容的本质,拓展学生学习宽度,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核心素养。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问题意识培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要,教师为了实现主动学习和思考数学问题的目标,需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特别是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措施培养学生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思考,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落实新课标教育要求。例如,人教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在教材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针对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同时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思考过程中,实现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同时,优化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以问题引导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实现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优化。教师通过落实高中数学教学新理念,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将创新理念和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等措施,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夯实数学思维培养工作,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

参考文献

[1] 刘慧星 . 提问引导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D]. 西南大学 ,2021.

[2] 李柠. 浅谈" 情境" 引导" 问题" 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