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巢虎

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体育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目标不明确、内容选择不合理、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入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可行的思路。

一、巧设目标融合渗透,双育并行协同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积累与身体素质的增强,更在于心理素质的健全与人格的完善。传统体育教学往往聚焦于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机融入其中,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起“体教融合、心育并行”的教学新模式【1】。

在五年级的跳绳教学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双脚跳、单脚交换跳、交叉跳等多种跳绳技巧外,着重设立了“克服恐惧心理,勇于挑战自我”的心理健康目标。课程伊始,不少学生面对飞速甩动的跳绳表现出明显的畏惧情绪,有的甚至不敢靠近跳绳区域。教师敏锐察觉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没有急于开展高强度训练,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首先,教师耐心分解跳绳动作,从摇绳、踏步配合等基础环节入手,让学生逐步熟悉跳绳节奏;接着,亲自示范标准动作,并通过语言鼓励和肢体引导,缓解学生的紧张感;随后,教师组织小组竞赛,以积分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小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对于特别胆小的学生,教师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对于已经取得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们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中,逐渐放下心理包袱,开始主动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跳绳动作,最终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信地完成跳绳任务,不仅提升了跳绳技能,更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实现了体育技能与心理素质的双重突破。

二、精选内容寓教于乐,身心共健浸润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认知特点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情绪波动较为明显。依据这一特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选择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趣味性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性则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巧妙融入体育教学内容,本质上是借助体育运动的载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通过趣味接力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抗压能力,利用团体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协作精神【2】。

在四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以“两人三足”游戏为教学内容,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同时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与情绪管理能力。游戏开始前,教师将学生两两分组,并详细讲解规则与安全注意事项。随着比赛哨声响起,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小组配合默契,步伐一致,快速向终点奔去;而有的小组却状况百出,两名成员因步伐不协调频繁摔倒,或是因意见不合而相互埋怨。其中,一组学生尤为突出,学生 A 性格急躁,一心想着快速冲向终点;学生 B 则较为谨慎,担心步伐太快会摔倒受伤。几次尝试失败后,两人都涨红了脸,互相指责起来。学生 A 大声喊道:“都怪你走得太慢,我们肯定赢不了了!”学生 B 也不甘示弱:“明明是你太着急,根本不配合我!”教师发现后,立即暂停游戏,将两人叫到一旁耐心引导:“你们都想赢,这很棒,但现在需要先冷静下来,听听对方的想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 A 和学生 B 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互相交流彼此的担忧和想法。学生 A 坦言自己渴望胜利,所以急于求成;学生 B 则说出自己害怕受伤的顾虑。随后,他们重新调整策略,由学生 B 喊口号控制节奏,学生 A 配合迈步,在相互的鼓励与配合中,顺利完成了比赛。其他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也纷纷学会理解伙伴、互相包容,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们在这场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巧设目标融合渗透,能够实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育并行;精选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实现身心共健。这些实践路径不仅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内涵,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荔敏 .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与实践 [J]. 试题与研究 ,2024,(12):109-111.[2] 陈为国 . 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J]. 家长 ,2023,(13):60-62.[3] 王 玉 荣 . 小 学 体 育 教 学 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融 合 [J]. 健 与美 ,2025,(0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