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

崔国维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137400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态势中,高中生物教学迫切需要摆脱传统模式的桎梏,以往的教学手段呈现出知识传播单向化、实验教学施展空间有限等状况,无法契合学生多元的学习诉求,数字化工具拥有卓越的资源汇聚本领、强劲的交互性能与高度拟真的模拟成效,为生物教学领域增添蓬勃生机,怎样合理利用数字化工具对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加以革新,从而提高教学品质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界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

一、教学现存问题

于传统高中生物课堂场域内,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化身,始终牢牢把控主导地位,授课时,常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要手段,自细胞结构剖析至遗传定律阐释,从生态系统解析到生命起源讲解,生物学知识如洪流般不断输出,学生恰似亟待填满的器皿,只能被动接纳知识,主动发表见解、参与研讨的契机寥寥无几,“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遏制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还致使课堂陷入沉闷僵化之境,在这般氛围浸润下,学生逐渐适应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思索、探索的热忱悄然消退,面对复杂生物学问题时,独立分析解决能力匮乏,长此以往严重阻碍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

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多以文字叙述与静态图像为主要呈现方式,然而生物学作为一门专注探究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抽象概念与复杂生理进程,以光合作用为例,光反应阶段的光能转化与电子传递链运作,暗反应阶段卡尔文循环的物质代谢路径;又如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在前期的螺旋化、中期的赤道板排列、后期的分离运动等动态变化,这些微观层面的生命活动,仅靠平面化的文字描述与静止图像,无法将其动态过程与内在机制鲜活展现,学生缺乏直观认知,只能凭借想象构建知识图景,理解门槛大幅提高,而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核心部分,常因课程时间紧张、实验室空间有限、精密器材不足等现实困境,难以充分开展。

二、工具优化策略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横空出世,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掀起全新变革浪潮,于这虚拟实验天地间,时空限制全然消解,学生不再受困于现实实验室的逼仄空间与固定开放时段,随时都能投身实验探究,针对细胞内微观活动,诸如蛋白质合成运输这类过程,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仿若“缩小身形”,得以潜入细胞内部,360 度无死角观察分子动态演变,亲眼见证氨基酸脱水缩合聚成多肽链,以及多肽链折叠成特定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全过程,至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等复杂生理过程,学生亦可开展模拟操作,从心脏搏动起始,一路追踪血液于动静脉、毛细血管间的流淌轨迹,洞悉氧气与营养物质的交换奥秘。

在线教学资源库与智能教学软件深度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为课堂带来盎然生机,在线教学资源库恰似一座巨型知识殿堂,集纳各地优质教学素材,微课视频短小精悍,聚焦生物知识要点与难点,借生动阐释搭配丰富动画演示,将复杂内容化繁为简、抽象概念具象呈现,以基因表达知识讲解为例,微课视频能借动态动画演绎转录翻译流程,使学生直观感知 DNA 转录为 mRNA ,再于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质的全过程,动画课件凭借精美画面与灵活交互设计,以趣味形式展现生物学知识,牢牢抓住学生目光,拓展阅读资料则为能力突出的学生开辟知识拓展路径,助力其洞悉生物学前沿进展与研究成果,教师可依教学目标与学情,从资源库筛选适配素材整合重组,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

三、模式实践效果

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恰似春日柔风,无声重塑课堂风貌,往昔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消散,焕新为满溢活力与热情的学习图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助力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奥秘,在线教学资源库的精彩内容不断撩拨学生的好奇心,智能教学软件凭借强大互动功能,吸引每位学生投身课堂活动,如今课堂上,学生角色转变,不再被动聆听,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或专注于虚拟实验室操作实验,或在小组讨论中热烈交换见解,或在抢答环节踊跃展现风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升,课堂氛围愈发活跃热烈。

数字化工具凭借多元教学资源展现形式,成功唤醒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忱,栩栩如生的动画、妙趣横生的视频、交互性十足的虚拟实验,让原本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焕发勃勃生机,以遗传规律学习为例,借助动画演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全程,学生得以直观洞察不同性状豌豆杂交时基因传递与组合轨迹,摒弃单纯死记硬背课本结论的学习方式,这般直观呈现手法,既降低知识理解门槛,又让学生领略生物学独特魅力,虚拟实验与实际操作深度融合,为学生创造大量动手实践与创新探索契机,学生可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大胆尝试多样实验方案,细致观察各类实验现象,深入剖析实验结果,并将虚拟实验积累的经验知识迁移至实际操作场景,如此实践能力培育模式,有力推动学生科学思维养成与创新意识发展。

结语

数字化工具为高中生物教学模式革新带来全新契机,于革新教学手段、增进学习成效等层面成果斐然,展望未来,伴随技术持续演进,数字化工具将朝着更智能、更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可进一步探究其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

尖端技术的深度交融,研发契合教学需求的功能及应用,同时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促使数字化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常态化、高效化运用,不断推进生物教学改革进程,全方位助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晶莹,刘恩山,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 (11):86-91.

[2] 李高峰,张迎春,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11 (10):100-104.

[3] 赵呈领,李凡,数字化环境下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J].中国电化教育,2014 (0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