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衔接阶段学生焦虑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王建霞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 271413
初小衔接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出现重大转折的特殊时期。因此,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学生可能面临的焦虑情绪和影响因素,然后在协调应对和优化处理的前提下,使其情绪得到有效平复,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更有效地向初中过渡提供支持。
1 初小衔接阶段学生焦虑情绪现状
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衔接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需要对其焦虑情绪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然后提出有效的机制对策,促进学生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发展。
1.1 调查对象
在初小衔接阶段学生焦虑情绪现状的调查中,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分层抽样法针对某地区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公办小学初小衔接450 名学生进行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 450 份,回收问卷 42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3% 。
1.2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主要是通过初小衔接的学生焦虑情绪量表进行操作,并根据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进行操作,对学生的学业焦虑、环境适应焦虑、人际焦虑等维度进行精准设计匹配。量表的信效度系数为 0.8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还选择了 20 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补充相应的定量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整合和描述性统计,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1.3 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其焦虑情绪整体分布情况为:对 420 名学生进行调研发现,有 189 名初小衔接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轻度焦虑的有 129 人,占总比例的 29.9% ,主要担心学业或新环境;中度焦虑的学生有 53 人,占 12.6%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和频繁失眠;重度焦虑有 10 人,占总比例的 2.5% ,有显著的逃学或情绪暴躁等相关症状。针对不同群体差异来说,从学段来看,初中七年级学生的焦虑检出率为 50% ,比小学六年级学生的 37.1% 有明显提高;从性别层面来看,有 49.5% 的女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况,比男生的 40.8% 有明显提高;从生源情况来看,城区学生的焦虑检出率为48.3% ,比城乡结合部学生的 40.2% 有明显提高。
2 初小衔接阶段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学业压力因素
在具体调研和分析中可以看到,出现焦虑症状的主要因素是学业方面的压力和变化。小学阶段课程数量相对较少,进度较慢,教师通常采取手把手式的教学模式。到了初中,课程增加到 8 门左右,特别是在英语和数学方面难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节奏明显加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导致学生的焦虑情况不断上升。
2.2 环境变化因素
在调研中可以看到,环境适应比较困难,环境变化巨大,使其出现焦虑情绪,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焦虑情绪的触发条件。通常情况下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物理环境和管理模式出现重大变化,有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相对固定,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在过程中往往是采取细致化管理模式。到了初中阶段,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课程进行更换,班级人数不断增多,在管理过程中更加关注自主规范。例如,学生需要自行记录课表、整理书包,并且规划自己的时间。某些学生因为不能充分适应这种自主性要求,存在上课走神或忘带课本等问题,从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二是教师教育风格出现重大改变。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更加生动,互动更加频繁,对学生的情感关注更多。而在初中阶段,更加关注知识传授的效率和逻辑性互动,频率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情感沟通,由此导致学生的焦虑情绪无法得到释放,使其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情况。
2.3 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学生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使其出现焦虑情绪。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在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两方面。同伴关系的重构导致学生要建立全新的同伴关系,而某些不善交际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交不到朋友或害怕被同学孤立而出现人际交流困难。在师生关系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某些学生因为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或不敢提问,对教师产生畏惧情绪,从而转化成焦虑情绪。
3 缓解初小衔接阶段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建议
一是学校层面,要构建梯度衔接的教学和管理体系,要在课程方面进行有效优化适应,减轻学业难度和压力。明确学生的整体情况,然后在课程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另外,在管理模式方面要逐步过渡,让学生充分适应自主管理,进一步减少环境因素对其造成的焦虑。二是家庭层面,要对学生进行足够的适应指导和情感支持,关注衔接阶段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教育特点。然后在明确问题根源的前提下,帮助和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熟悉初中生活的节奏。在孩子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内心倾听,而不是指责和批评。三是学生层面,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运动和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和新同学以及新教师进行协调沟通和有效融合,共建全新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制定简单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进一步强化应对学业压力的信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小衔接阶段,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因此需要充分明确焦虑情绪的主要根源和影响因素,然后在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学生层面进行有效优化,实现协同推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其焦虑现象的缓解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莉艳 . 初小衔接期学生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3(06): 89-94.
[2] 陈敏静 . 小学生升入初中初期焦虑情绪与学业适应的关系 [J].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24(02): 2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