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吕娜

镇赉县沿江镇学校 137318

引言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按照教师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实践的机会。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探究性学习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建构知识的情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探究课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社交需求,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问题驱动,激发探究兴趣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燃烧的条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等,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能燃烧,有的物质不能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他们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不断完善实验设计。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他们需要亲自动手准备实验仪器、药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例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过滤速度慢、蒸发皿破裂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并准确记录下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合作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分析讨论。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中,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实验数据,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反思,提升科学素养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他们要回顾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分析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学生可以思考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实验结论是否可靠等问题。

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将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如撰写实验报告、制作手抄报、进行实验演示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枯燥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乐趣和魅力。例如,在“自制汽水”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调配原料,观察汽水的制作过程,品尝自己制作的汽水,这种新奇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推理出实验结论。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

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推理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尝试新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控制温度,有的控制溶剂种类,有的控制溶质种类,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了探究任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雨清 .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究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02):133-135.

[2] 林 建 秀 .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启 迪 与 智 慧( 上 ),2025,(0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