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错误纠正策略研究
刘洋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130000
引言: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之一,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教好“受力分析”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大难题。而且高中生由于不能对受力分析精准把握,对之后的物理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困扰。因此,笔者要论述的是怎样将“受力分析”这一学习素材渗透到高中物理力学课程当中,让学生学会受力分析,使其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减轻学生过多负担。
一、初中生“受力分析”的典型错误
(一)研究对象分辨不清造成的错误
理解力的本质即物质之间的力量交互。任何力的影响都必然牵扯到两个实体:施力者与接收者。力的交互性使得同样的实体可以在施力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转换。然而,许多学生在理解力的本质上常常出现困难,这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力的分析时出现错误。当学生们进行力学分析的过程中,最初的步骤就是明确被测试的实体,然后再描绘其他实体给予实验实体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明晰地识别被测试的实体是力学分析的核心。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点,学生们可以精确地绘制力的展示图。
(二)主观臆断造成的错误
在进行力学分析的过程中,初中生常常依赖自身的主观判断,缺乏深度思考,也不能运用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会出现力的方向错误、力量过大或过小等错误。总的来说,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没有形成物理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条理不清
在实际的物体受力分析过程中,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方法步骤容易出错,部分同学可能会将被研究对象受哪些力都列举出来而影响受力分析;有时部分次要的力也不加分析就会认为无关可省去。因此,学生需要在对物体受力分析时要有一个目的,而且要先把研究对象弄清楚,其次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这一顺序来分析比较直接快速。
二、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错误纠正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掌握物体运动规
物理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也是大部分初中生的一大难点,很多同学都不懂如何去分析与研究物理。要想学好物理学,就要能分清各种各样的受力,受力分析涉及面很广,内容丰富,要掌握力学的知识才能够掌握好受力分析。而掌握好力学知识后,学生可以较好地解决物理学的一大难题。所以在教力学时,物理教师应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知识点,并且要注意以实例讲解。力学分析是关于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了解力,即作用于某个物体的力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针对的是这个物体本身情况(包括形状和受力路径),包括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各样的力,不同的力有不同的运动规律。第二类是两种类型的力感觉问题,不需要接触可以感觉到的是重力、电磁力、电场力等,另外一种是有相互接触的情况下才可以感觉到的压力,受到挤压有压力,物体间还有相互的压力。摩擦力要考虑到运行情况,静止状态如果出现摩擦,则会存在一个新的力量抗衡 [1]。如果是运动,就要考虑其速度,如果匀速运动承受压力,必然要有一个平衡力;加速运动就要综合加速度和外力大小进行受力分析。只有学生们对于它们有了充分地理解以后才能深入地加以研究。
(二)引导学生从个体到整体逐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受力分析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描绘出某个具体的物体在某个环境之中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当学生们感觉到物理力的时候,才会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存在很多种各不相同的物体,还有的物体之间会形成共用之力的状态,所以当学生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先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的情况,以免自己糊里糊涂导致思维混乱;之后再考虑摩擦之类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细节的综合分析进而得到全面的力的分析。这种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上手理论,还可以提高对力的分析的正确率。物理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富有兴趣性地辨别是非真伪,正确认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协助分析,从练习中得出经验
物理老师在开始作受力图前就应向学生确定好坐标系,受力图的完整给出即全部力的找出。等学生充分熟悉后可以让其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确定坐标系。做力学分析的时候,学生们需要熟记一些相关公式,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的方向以及大小去进行不同的计算 [2]。学生们先进行力学分析之后才能使用牛顿力学定理来使我们的计算进行下去。让老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某几幅图作出适当的标线、说明力的运行路线和几个力的作用等,并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图加以解剖让学生学会用这种方式来学物理。对于受力分析的规律,首先要分清是合外力还是内力。如果是内力的话,也就不需要再分析下去;如果是合外力的话,那么就会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先分析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常见的步骤。如果学生对于力的相关概念没有弄清楚时,那就应该让其多想想、问问,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反复地操作,将有关的知识、方法、技能存储于大脑之中。
结语:
“力学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技巧,需要学生不仅深入理解基本概
念,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物理方式,培养物理思维。在绘制受力图示时,学生必须保持冷静地思考,以客观和科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
参考文献:
[1] 李亚子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习题课的研究 [J]. 数理化学习( 初中版 ),2020(8):45-46.
[2] 郑小平 . 深度学习视域下“积件式”演示实验装置的开发和教学实践[J]. 中学物理 ,2024,42(18):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