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设计中的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

作者

何俊丽

石河子第十六中学

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思辨能力已然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的关键目标。思辨性阅读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与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有效提升其思维品质。而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其构建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思辨性阅读课程目标的实现。基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深入探究思辨性阅读课程设计中学习任务群的构建策略,对优化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设计的目标与要素

(一)课程设计目标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导向,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性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对文本进行思考与质疑,鼓励其从不同角度探究文本内涵,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立见解。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化价值,还能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发展水平,为学生在信息时代中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奠定坚实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计要素

课程设计涵盖文本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关键要素。在文本选择上,需精心挑选兼具思想性与启发性的文本,这些文本应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为思辨活动提供丰富素材。教学方法方面,应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转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评价方式则要突破单一的成绩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在思辨过程中的表现。

二、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学习任务群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思辨性阅读课程目标展开,这一原则深刻契合当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趋势。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落地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而思辨性阅读课程目标正是对这些要求的精准回应。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需以课程标准为纲领,深入剖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辨培养要素,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目标,确保每项任务都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等核心目标紧密相连。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类经典文学作品时,课程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和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能力。基于此,教师可设计“探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成因”“分析小说中酒客群体对孔乙己态度折射的社会问题”等任务,每个任务都直指目标,让学生在分析文本细节、探讨人物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课程目标的内化。

(二)层次性与连贯性原则

任务群中的任务需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体现明显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信心,不断挑战自我。同时,各任务之间要相互关联、前后呼应,形成连贯的学习链条。例如,前一个任务可能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理解,后一个任务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最后通过创新拓展任务实现思维的升华。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文本的思辨理解,构建系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三、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学习任务群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任务主题,聚焦思辨核心

依据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并提炼具有思辨价值的主题是构建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这些主题可以来源于文本中的矛盾冲突、多元观点、时代背景与文本内涵的关联等。以主题为统领,将相关任务整合为任务群,能够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例如,在学习某一文学作品时,以“作品中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探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相关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影响,从而增强阅读的针对性与深度,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提升其思辨能力。

(二)设计任务层次,促进思维进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设计基础理解、分析评价、创新拓展等不同层次的任务。基础理解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情节脉络与主旨思想,为后续思辨活动奠定基础。分析评价任务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思维方法,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语言风格、思想观点的合理性等。创新拓展任务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提出独特见解,如对文本进行续写、改编,或从新的视角解读文本等。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实现学生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逐步进阶。

四、结论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设计中学习任务群的合理构建,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课程设计目标与要素,严格遵循构建基本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构建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与优化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聂子琦 . 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D]. 集美大学 ,2024.

[2] 赵 富 .“ 双 减 ” 政 策 下 初 中 语 文 思 辨 性 阅 读 教 学 [J]. 新 课程 ,2024,(0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