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
白超
廊坊市第九小学 065000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在优化路径方面充分完善和有效优化,以此在明确当前学生作文写作现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和执行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成效提供必要前提。
1 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但在具体操作环节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确立。在课堂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写作意识、写作思维的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写作,无法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意识。这种情况对于学生写作需求的满足和写作质量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二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采取命题 - 讲解写作要求 - 学生写作 - 教师批改的传统模式。写作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独立自主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无法得到切实提升。除此之外,教师未能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及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实现融会贯通,导致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学生得不到正确引导和学以致用。三是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细致。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在评语和评价标准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笼统,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在鼓励支持等方面不够完善。由此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评价环节实现查漏补缺和优化完善,整体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切实提升。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内在动
在语文作文教学环节,要想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在路径优化方面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出针对性和导向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和写作兴趣。这样才能在具备内在动力的前提下,为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在针对主题作文“记一次有趣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融入趣味游戏,如“三人两足”以及“抢凳子”等游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感受到游戏活动的乐趣。然后,在具备真实体验和感受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回忆和感受,鼓励学生对整体的活动过程和心得进行整合,从而写成书面作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进行高质高效地写作,为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展现出与作文主题相关联的音频、视频和图文资料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激发写作灵感。例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与秋天自然风光相关的视频,对火红的枫叶以及金黄的稻田进行有效展示,让学生在更立体直观情境中对秋天的美景有更深刻感受。在情景导向下,使学生具备描写秋天的欲望,以此充分体现出融会贯通效应,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
2.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写作效果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在不断积累和丰富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对各类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应用。然后在整合各项内容实现融会贯通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写作效果,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条件。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如,可以对校园中的植物生长变化进行有效观察,同时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深入分析。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记或记笔记等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有效记录,并分享自身的感受。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各类素材,实现融会贯通。例如,在针对校园里的一棵大树进行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树的外形、高度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再细致观察树干的纹理及树枝的形状,对于树叶的颜色和形状也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通过文字形式进行精准记录。通过长期的观察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提升观察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素材可写,进一步提升写作效果。
2.3 做好写作过程指导,不断优化写作内容
在教师的写作指导中,教师也要在写作能力的优化方面进一步加强,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操作环节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和分层指导模式,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写作之前,教师要认真解读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向,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然后,通过提问讨论等相关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认知,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构思作文。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整理自身的思路,并提供相应的写作素材和方法。针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创新写作形式,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可以认真批改作文,并及时反馈批改意见。在评语的整合过程中,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行性,要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互评和自评的形式进一步参与到作文评价过程中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想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引导,优化教学路径,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为其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瑞敏 . 部编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24(02):78 - 80.
[2] 刘维芳 .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优化路径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35):65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