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制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邓轩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建筑行业持续朝着高效环保节能方向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便顺应这个趋势应运而生,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将建筑构件在工厂提前制作完成,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作业,这种建造方式能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场湿作业与建筑垃圾产生,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叠合板属于预制装配式结构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叠合形成的楼板,兼具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两者优点,既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又可保证结构整体性与承载能力。

1 预制装配式结构叠合板概述

1.1 叠合板的概念与特点

叠合板这种楼板结构是由预制薄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合而成,预制薄板在工厂进行生产,它不仅能当作模板来使用,还可承担部分使用阶段的荷载,现浇混凝土叠合层则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会和预制薄板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后续所产生的荷载。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当中具备以下这些特点 :1)施工效率高,预制薄板在工厂生产,现场仅需开展吊装和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工作,减少了现场模板支设与钢筋绑扎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2)质量可靠,工厂化生产环境较为稳定,生产工艺比较先进,能有效保障预制薄板的尺寸精度和混凝土质量,减少了现场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3)节约资源,减少了现场模板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木材等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符合节能环保的相关要求;4)结构性能好,预制薄板与现浇叠合层通过抗剪构造措施实现有效结合,形成的叠合板具有良好整体性能和承载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1]。

1.2 叠合板的类型与应用范围

按照预制薄板的材料和构造形式来看,叠合板能够分为钢筋桁架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带肋底板叠合板等类型。钢筋桁架叠合板是把钢筋桁架与预制薄板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形成的,钢筋桁架在施工阶段可以承受施工荷载,同时还能增强叠合板的整体性能。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薄板采用预应力技术进行生产,这提高了薄板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适合应用于大跨度建筑结构。预制带肋底板叠合板的预制薄板带有肋梁,增加了薄板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受施工和使用阶段的荷载。叠合板在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各类建筑工程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住宅建筑里,叠合板可用于楼板、屋面板等部位,在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中,因为其承载能力强、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常用于大空间的楼层结构。

2 预制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施工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本次项目是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楼板系统采用预制叠合板施工工艺,工程总建筑面积大概 31135.6m2,地上有 5 层,标准层高为 3.8m,叠合板设计厚度是 60mm,板面预留桁架钢筋和现浇层连接,施工区域场地条件良好,已经按要求完成硬化处理能满足大型吊装设备作业要求,针对叠合板安装施工要重点控制支撑体系搭设、吊装定位、板缝处理等关键环节,以此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 对施 工图纸开展会 重点审查叠合板设计尺寸、配筋以及连接节点等是否符合规范要 突,如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间预留孔洞与管线位置是 解决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依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以及 工方案要涵盖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工艺流程、 措施等内容,施工方案需具备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工作,全面清除杂物以及障碍物,依据施工实际需要,对 以此确保场地承载能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3

2.2 材料与设备

叠合板进场的时候要严 查叠合板的外观质量是否存在裂缝、孔洞、缺棱 致,还要检查叠合板的出 进行处理,叠合板应该 删具 、规格进行分类存放, 叠合板受力均匀防止其 施工方案准备 关标准要求且进场 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 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吊装设备进场之前要对其 装置齐全有效

2.3 叠合板吊装工艺

2.3.1 吊具选择与安装

依据叠合板的形状、尺寸以及重量状况选择合适吊具,如钢梁、吊索还有吊钩等都可选用,吊具的承载能力要满足吊装方面的要求且具备足够安全储备。针对大型叠合板可采用专用的分配梁或者分配桁架,以此确保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受力均匀,防止出现变形或者损坏的情况。在叠合板进行吊装操作之前把吊具安装到叠合板的吊点位置之上,吊点位置要依据设计要求或者经过计算来确定,通常处于叠合板的四角或者对称的位置,吊具和叠合板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保证在吊装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或者脱落的现象。安装工作完成之后要检查吊具的安装质量,保证其符合相关要求,根据施工方案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叠合板的吊装先后顺序,一般按照先远后近、先内后外、先低后高的原则开展吊装作业。在吊装过程当中要注意避免叠合板之间发生碰撞和相互干扰,以此确保吊装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叠合板的吊装时间,从而确保施工进度得以有效推进。

2.3.2 吊装操作要点

正式吊装之前需要先进 5m 的位置,停留一定时间来检查吊具以及吊 调整,以此确保吊装过程能够 突然加速或者减速的情况,防止叠合板发 证吊索的受力处于合理状态。 对齐,在下降过程中要派专门 结构构件, 叠合板就位之后要对其 过调节支撑体系的顶托来调整叠合板的标高,使其能够 的边角,防止出现损坏情况。如图1 :

图1 叠合板吊装

2.4 叠合板安装流程

2.4.1 支撑体系搭设

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去搭设叠合板的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得具备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承受叠合板与施工荷载的作用。支撑体系的立杆要保证垂直状态,横杆需维持水平状态,立杆间距和横杆步距都应符合设计方面的要求,支撑体系的顶部要设置可调顶托以调整叠合板的标高。依照设计要求在楼板上放出支撑体系的立杆位置线,接着摆放好立杆底座,然后把立杆逐根竖起来,再用横杆将立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安装第一步横杆并且调整立杆的垂直度和横杆的水平度让其达到要求。随后依次向上搭设立杆和横杆,每搭设一步都要检查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等支撑体系搭设到设计高度之后,安装可调顶托并调整顶托高度使其符合叠合板的安装标高要求。如图2 :

图2 叠合板支撑架搭设

2.4.2 位置与标高调整

使用撬棍这类工具把叠合板边线和安装位置线对齐, 以此确保叠合板平面位置准确无误,调整操作过程当中应注意别损坏叠合板边角和钢筋。借助调节支撑体系顶部的可调顶托来调整叠合板的标高,运用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叠合板标高进行测量,让其符合设计方面的要求,标高调整需要做到精确,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2.4.3 板缝处理

叠合板安装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对板缝进 存在的杂物以及灰尘等物质,以此确保板缝处于干净且整洁的状态。按照设计方面提出 对板缝开 业,通常使用专用密封材料或者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封堵操作必须严密从而防止出现漏浆情况,在进行封堵的整个过程当中要注意保证板缝宽度均匀一致[4]。

2.4.4 钢筋连接与绑扎

叠合板跟周边结构构件的钢筋连 接方式 符合设计要求,常见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搭接连接等,进行钢筋连接时要严格按相关标准 保连接质量可靠。板缝处理和钢筋连接完成之后开展叠合板上层钢筋的绑扎工作,钢筋的规格、 日 数量等均要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时需注意钢筋位置准确且绑扎牢固避免出现松动或移位现象,同时要注意保护钢筋的防锈层防止钢筋锈蚀。

2.5 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叠合板和钢筋开展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需要清理施工现场,以此确保浇筑作业面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还要对模板、支撑体系等进行检查,保证它们牢固可靠,要准备好混凝土浇筑所需的各类设备和工具。如混凝土输送泵、振动棒、平板振动器等,混凝土浇筑应当从一端开始,然后朝着另一端逐步推进。在浇筑过程中要使用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方面的缺陷,振捣时需要注意不要触动钢筋和模板,防止它们发生移位的情况,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使其达到设计所规定的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对其表面进行抹平和压实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需要及时开展养护工作,养护时间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具体要求,通常不少于 7 天,养护方式可以采用洒水养护、覆盖塑料薄膜养护等,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燥开裂[5]。

2.6 质量验收

叠合板的型号规格以及质量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叠合板跟周边结构构件的连接必须做到牢固可靠,钢筋连接还有锚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方面的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给出的具体要求。试块的留置和检验工作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偏差需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如板的轴线位置偏差、标高偏差以及相邻板高差等。板缝宽度与封堵质量都要符合设计给出的相关要求,叠合板外观应当平整光滑且无明显裂缝和漏浆现象,钢筋的绑扎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等要符合相关标准规定[6]。

3 结语:

综合所述,预制装配式结构叠合板作为预制装配式结构里的关键构件,其安装施工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采取科 安装施工技术措施,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本文所开展的研究,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相 应的技术参考,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标准,推动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志超 . 装配式住宅建筑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23(09):115-117.

[2] 黄正宇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J]. 新城建科技 ,2024,33(08):7-9.

[3] 覃葳.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24,(11):98-100.

[4] 曹守锋 , 吴明红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4,(03):155-157.

[5] 王雪飞 .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J]. 江西建材 ,2022,(06):289-290+293.

[6] 郭延义 .“钢板桁架双面叠合剪力墙 + 倒 T 叠合板”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J]. 建筑施工 ,2022,44(05):1082-1085.

作者简介:邓轩(1993.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