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升策略研究
檀玉莹
中央司法警官学校07100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持续强调“三全育人”理念与“大思政课”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集体意识塑造。2020 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五育并举”,要求高校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路径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一政策导向为班级凝聚力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持,同时也对辅导员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从单一事务管理者转变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与引领者。然而,在当前实践中班级凝聚力建设面临三重困境:其一,辅导员因事务性工作繁重,难以为班级建设投入系统性精力;其二,学生个体化需求增强,传统集体活动吸引力下降;其三,现有研究多聚焦学校或教师层面,缺乏对辅导员角色功能的深入探讨。本文以辅导员视角切入,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班级凝聚力,不仅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丰富高校班级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有力指导。
一、大学班级凝聚力不足的现状分析
首先,零零后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但集体意识相对淡薄。他们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和意识。进入大学后,面对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难以迅速融入集体,导致班级凝聚力不足。
其次,班级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参与度。当前许多班级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体活动层面,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零零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学生参与度不高,自然难以形成强烈的班级归属感。
再者,班干部队伍建设不足,缺乏领导力和凝聚力。部分班干部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存在不足,缺乏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难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导致班级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削弱了班级凝聚力。
最后,网络社交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级凝聚力。零零后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减少,导致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同时,网络上的虚拟社交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进一步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二、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其领导力和凝聚力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确保班干部队伍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首先,在班干部选拔过程中,应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通过民主选举、面试考核等方式,选拔出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具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同时,辅导员应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次,应鼓励班干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组织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形式,让班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应及时给予班干部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应建立健全班干部考核机制,对班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励班干部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班级活动形式,提高参与度与归属感
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员应结合零零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首先,组织一些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班级活动,如学术讲座、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和信任。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班级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策划和组织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自主策划的活动往往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最后,加强对班级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利用校园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和参与班级活动。同时,还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等参与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班级氛围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导员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首先,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设计班训、班歌、班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班级晚会、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力量。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通过定期召开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结论
提升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辅导员、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丰富班级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为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楠 , 燕美 , 郭晓蓓 . 小组工作 : 提高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可行之策[J]. 科技风 ,2019(30):1.
[2] 李敏 . 巧借”集体活动”之力 , 增强班级凝聚力 [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27):124-125.
[3] 庄 园 . 高 校 班 级 凝 聚 力 建 设 的 困 境 与 突 破 [J]. 江 苏 高 教 ,2019(11):5.
[4] 王娜 .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班级凝聚力 [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