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蒋蓓
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重庆 400700
案例一:“……我不读书了!……我要回去!……妈妈,你不能走!”我刚走到学校大门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声嘶力竭地叫喊。“怎么回事?”我快步走进校园。原来是我班新转来的张力(化名)同学被几位老师拉住手,他却用力向校外奔打。由于张力同学原来就读的学校学习没有压力,转到我班之后,大家的学习竞争很大,他很不适应,不愿意到校读书或让其妈妈陪读。
案例二:“李红,李红。李红来没有?”我在教室里清点学生人数时,李红又没答应。哎……李红今天又逃学了。李红是我班一个留守儿童,长期住在其大姑家,在家骗其大姑说天天到校读书,但经常在校外躲着不进教室。
这是发生在我班两起比较典型的厌学、撒谎案例。这让我不得不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呢,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也应该健康,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这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上述两个案例,应该算是其心理上出了问题。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心理健康应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四个维度来观察。
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过高期望和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障碍
第一,厌学情绪高。学校本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但据有关方面调查,学生学习情绪却出现厌烦和困倦: 30% 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表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 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立即或有时感到厌烦; 20% 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 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 10% 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更为突出。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是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调换为语文、数学,学生会集体出现反感情绪。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孩子占的比例很大,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认为最好的应该是自己所有,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无误。他们常常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好之处不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第三,对考试感到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 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47% 出现轻微焦虑, 24% 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第四,抗挫折能力差。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其实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但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上述案例一中的张力同学就是因为学习环境变换,过去在班上可以领头,但现在面对学习压力和新的人群,他没有融入集体之中,就厌倦上学。
究其学生这些心理发展变化所出现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它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却受到师资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粗放。虽有“减负提质”背景,但学校教育仍未跳出“重智轻德,知行剥离”的怪圈,心理健康意识淡薄,教育缺乏系统研究。考试指挥棒依旧过多地左右着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被看重。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
二是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父母祖辈都把自己过去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孩子除了完成学校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家长还要给其买许多教辅资料、请家教,还要给其报许多辅导班、特长班,把整个周末或节假日排得满满的。家长的这种溺爱模糊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家长的过高期望超过了孩子自身的承受,不得不滋生孩子诸多的心理问题,产生很多怪异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三是社会打工流动性的影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
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对策
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扭转学生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这种观点,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看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督促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认真教学,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一些调适方法。学校还要建立心理咨询室,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班主任也要配合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一些学生的心理咨询或辅导。学校还要建立亲情视频电话,让留守儿童经常与在外打工的父母问候聊天。教师要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经常给教师写“留言”条,有什么疑难烦恼等向教师倾诉求其帮助,甚至可以利用现在的通信,建立电子信箱、即时聊天工具等与学生交流。学生间建立小组心理活动协作体,让几个知心的小伙伴敞开心扉沟通交流,疏导情绪。班级还可开展乐观、健康的小明星评比活动,营造一种轻松、健康向上、乐观活泼的温馨氛围。学生家庭生活民主,凡事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学生商量,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法。
例1, 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烦恼时可以这样做:
1、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也就是学会放松。譬如,绘画、唱歌、听音乐、阅读和小伙伴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等。2、与好朋友谈心。要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总之把自己一切的不愉快说出来。3、可以把自己的心事用写句子和写日记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可将心事找个朋友说一说。例2,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烦恼时可以这样做:1、在学习的时候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提出过高的要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提高要求,达到进步。2、遇到难题时要多动脑筋思考,不要放弃思考,早不早就对自己下“我不行”的定义,要知道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即便是自己真的努力了却进步不大,也不要灰心,只要坚持不懈才可以成功。所以时时提醒自己善于利用你的挫折,让它成为你学习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