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构建

作者

陈静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重庆  401520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促使初中历史教师开始关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的特殊性,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师今后的教学中,需提高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利用创新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形式促使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价值

当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凸显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价值来看,一方面,其促使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家国情怀元素,将其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延伸拓展内容,可起到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并且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更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不仅促使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历史学科知识,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与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学生今后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改进教学内容

为更好地发挥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可做好对于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家国情怀元素,并将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延伸拓展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形成爱国爱家情感。以《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的教学为例,本课内容重点为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开通原因、路线以及积极作用等,在教师改进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将“一带一路”的内容作为延伸拓展教学内容。“一带一路”是 2013 年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以及多边合作。“一带一路”与本课内容的关联性较强,可作为教师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引导学生将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下的“一带一路”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感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二)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1. 信息技术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仅利用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为主的形式开展教学,无法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针对此,教师还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得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中激发家国情怀。其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可作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出相应的场景,使得学生在场景中获得直观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教学为例,本课内容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史实以及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经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为学生创设出日本侵华情境,使得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更使得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英勇抗敌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2. 实践活动方法

实践活动方法也可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方法之一,由教师将理论知识设计成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社会调查,选择经济以及社会的任一领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或者走访的方式收集当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资料并形成调查报告。而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知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的“四个自信”。

(三)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可提高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视程度,更提高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在过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仅以评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情况缺乏相应的评价,导致教学评价出现了片面性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之后,为使得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得以形成,教师还需针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一方面,教师应在评价内容中体现家国情怀素养的内容,克服传统仅评价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国素养的形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使得教学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重要助力 [4]。

结语:

运用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不仅提高了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更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上,可利用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形式开展对于学生的培养,并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要求优化教学评价方法,使得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真正得以形成,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其琪.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5):7-9.

[2] 李建业.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4,26(4):230-232.

[3] 高学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J]. 考试周刊 ,2024(2):105-109.

[4] 吴艺斐 . 以家国情怀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融合教学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4(3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