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真”驱动: 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探索策略

作者

孔妍懿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211

“双减”之下,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教育者的必做题。如何精准架构教设,落实高质量课堂教学,一线教师们往往知行难以合一。虽然影响课堂高质量教学的因素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学生、教师、教材三要素。下面,笔者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围绕教学设计与实践,探微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真实需求先探明:学材的解析与构想

教学设计千万条,掌握学情第一条。教学为谁设计?自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出发,充分合理利用学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落实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真实的学习力、思考力。

(一)研析教材,准确领会意图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二年级《认识时间》,三年级《时、分、秒》和《年、月、日》及《24 时计时法》奠定基础。《认识钟表》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其中第一课时是学生认识时间比较重要的一节起始课。教材创设了“妈妈叫女儿起床”情境图,在例图中呈现了一个7 时整的钟面,标明了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还有一个显示 7 :00 的电子钟表。情境图下方中间位置呈现(3 时、6 时、8 时)三个钟表。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本节课认识钟面,以及小精灵的提示语揭示教材的重点是概括并学会认读整时的方法,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做一做”中安排小宇的一天,既是为了巩固认识整时教学的成果,也是隐含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教育。

(二)前测学情,精准掌握起点

为更加精准地掌握真实学情,笔者调查“学生学过钟表”和“生活中接触过两种表”的两种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接触钟表或学过认时的学生较多,他们对于认识钟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那在教学上还有难点吗?诚然,学生已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对于钟面的组成和简单的时间认识,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但学生缺少系统性的学习思考,没有着眼于未来的进 步学习。因此把《认识钟表》这节课的难点设定为:整时为什么分针指向数12 ?理解沟通电子表和钟表的时间表述不一致的问题。

3. 结合实际,精心调整思路

通过仔细研读教材、科学调查学情,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既然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对于认识钟表已经具备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于是尝试调整常规的设计思路,先认识电子表,再认识指针表,放手让学生教学生,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难点处下功夫引导突破。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一是电子表的生活化经验有助于孩子们拉近与数学的距离,消除学习紧张感。二是让学生教学生这种轻松有效的教学方式高效发挥,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能带动全体学生“有话好讲”,这样一热身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片断(一)】

师: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上课时间到了。

师:现在的时间,有谁知道吗?

生:8 点

师:我看你手上戴了电话手表,请你教一教大家怎么看时间,可以吗?

(生欣然上台,教电子表的读写,台上台下学习热情高涨。师补充小结。)

师:【出示情境图】床头闹钟响了,妈妈叫女儿起床了。现在闹钟上显示的是几时?生:7 时。

师:仔细观察,墙上的时钟显示什么时间?

生:7 时。

师:还有谁认识这种时钟?我请一位小老师,介绍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有短而粗的时针,有细而长的分针,还有12 个数,12 大格……

师:指向数7 的是什么针?指向数12 的是什么针?12 个数怎样排列?

生:指向数7 的是时针,指向数12 的是分针,12 个数是从1 开始,一直排列到12。师:我们从1 开始数到12。这是顺时针方向。再从12 数回到1,这是逆时针方向。师:想一想,这12 个数排列时,最上面是几?最下面是几,最左面是几?最右面是几?师小结,完成认识钟面的教学环节。

二、真正难点善剥离:教材的处理与突破

教材处理是教与学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备课时琢磨:学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哪些知识经验,学完这一课之后,学生需要学会什么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这节课的难点处理,笔者是这样考虑的。

(一)定位难点,心中有数

本课最大的教学难点是找不到难点,一切似乎都是简单的。从真实学情调查结果来看,也似乎印证了这样的结论。在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钟表,电脑、手机、电视机各种显示屏幕等都能见到电子表或者指针表,听到整时报时等,也能从身边的人那里学到看时间的技能方法。但是,生活经验不能完全代替数学经验。为了帮助孩子们系统地从数学的视角认识钟表,本课自有它数学意义上的难点:分针指向数12,不是12 分吗,为什么是整时?即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沟通电子表和钟表的时间显示不一致的表象。这个难点问题,正是从生活问题中剥离出来的数学问题。而这个难点恰好是连接生活与数学的一条渡船,能够渡孩子们从生活的表面到达数学抽象的彼岸。

(二)突破难点,迎刃而解

(图1)

让难点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好奇 学的本质。 那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 示实现先“化直为 段,这样一来, 能巧妙运用铁丝围成圆形,前面自然个数的后萌芽的种门的钥匙,相信

【教学实践片断(二)】

师:孩子们,墙上的时钟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是几时?

生:7 时。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妈妈教过我,这就是7 时。

生:我都是晚上7 时洗澡的,家里的时钟就是这样显示的。

生:图片里,这个女孩子就是7 时起床的,电子表和时钟应该都是一样的。

师:分针指向数12,为什么不是12 分,而是一个整时呢?

生:……(无法用数学知识解释)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呀,老师在课前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钟表,看,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师演示:化曲为直的过程】

师:拉成一条直线,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11、12。

师:再来倒数一遍。

生:12、11、10……2、1。

师:一个数,前面都有一段,那1 的前面还有一个位置,1 的前面应该是谁?

生:0。

【师在教具上贴上数0,然后化直为曲,还原钟面】

师:这时,数0 就藏在了谁的后面?

生:0 藏在12 的后面。

师:原来,钟面上数0 是有的,只是呀它藏在了数12 的后面了呢。所以,7 时整,分针指向数12,其实指的是?生:0。

【师板书小结7 时的定义,并出示文中的3 时、6 时、8 时三个钟面】

师:看,这三个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分针都指向数12。

师: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吗?和你同桌、前后桌讨论一下。

生:分针指向数12 代表是0 分。

生:分针指向数12 代表分针刚好走完了一圈。

生:分针指向数12 代表这是一个整时。

师引导认识整时方法的概括,然后完成整时读写的教学环节。

三、真心情感常呵护,爱的教育与价值

在社会诸多的难题中,有两件事最难做到,其中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然而,我们的教育却日复一日地直面这一艰巨的挑战,且只能奋勇向前,绝无退缩之路。但笔者坚信,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唯有爱,才是打开学生心扉、改变其思想的金钥匙。在《认识钟表》一课时,笔者围绕这一理念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有趣地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生长

在课中,落实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学有效性已充分落到实处。但就此收尾结束本课,高质量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学习。”因此,缺少学生操作活动,高质量课堂教学应该是打折扣的。

本课,在引导学生经历学习了整时的读写之后, 笔者改编了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把它变成数学拨钟游戏,让孩子们 规则后,接受挑战的 5 名学生戴上小羊头饰排成一排,老师戴上 老师说一个整时,随后学生要在 10 秒钟倒计时内在学具钟 住没及时完成的小羊,然后假装“吃掉”。这一活动, 课堂上刚学的认读整时及时巩固,一技多用,寓教于乐的小 的拨钟游戏中经历了数学的深刻,注定是一次难忘的数学学习体验 内心是开放的,愿意打开心扉接纳数学,享受学习。

(二)有心地习惯渗透,促使学习意识开花

一节课,仅仅是落实基 不够的。本节课,学生学会了看时间不是最终目标 识习惯。书中《做一做》安排了“小宇的 、珍惜时间的习惯教育。其中里面两个 9 时, 要引导孩子们去感受一天虽然有两个 9 时 但是再也不是昨天的 9时了。今天的 9 的意识。在《做一做》之后,笔者适当拓 受到按时作息、按时睡觉的科学性、重要性。初步培 时间主人的意识

【教学实践片断(三)】

师:孩子们,小宇的一天,安排的非常科学合理。他是晚上9 时睡觉的,你们平时都是晚上几时睡觉的?生:我也是晚上9 时差不多睡觉的。

生:我晚上10 时睡觉的。

师:还有谁更晚睡觉的?

生:我曾经12 时睡觉的……

师:孩子们,人为什么要睡觉呢?可以一直不睡觉吗?是的,人们白天工作活动累了,就需要在晚上睡一觉补充体力。而睡眠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除了补充体力,最大的作用就是长身体,长个子。因为熟睡的时候,我们身体里会分泌出生长激素,帮助我们长高。作为儿童应该晚上几时睡觉最好呢?请看——(生长激素 24小时分泌情况)

师:猜猜看,图上哪个地方表示生长激素分泌的最多呢?

生:最高的线。

师:是呀,这里分泌最多,是晚上10 时到11 时;还有这里,早上6 时到7 时分泌也较多。所以,我们应该在晚上 9 时之前就要上床睡觉,等到晚上 10 时熟睡时,我们的生长激素刚好分泌得最旺盛。因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你才能长高高。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要在真实学情基础上架构学生和学材之间的桥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要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真正抓住数学的本质 的教学活动要想方设法让冰冷的数字融入真情温暖孩子的心。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话题很长,除了本文罗 方面,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 , 以生为本从不同方面做出诸多的努力。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孩子高效地学习,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佩剑.“三策略”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 年第3 期

[2] 吕得海. 基于课堂教学实际探究小学数学有效性[J]; 天津教育;2024 年第5 期

[3] 庄炳渊. 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 亚太教育;2021 年第2 期114-115

[4] 韦煜. 有效性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A];2021 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