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胡恒

徽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一、人工智能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

针对人工智能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得知,其影响具体表现在机遇与挑战两大主要方面。

首先,机遇方面,依托人工智能本身具有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优势,则可在切实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效率的同时,实现对于学生网络行为、思想发展动态等多源数据的精准分析,以便促使高校辅导员可在精准获知学生思想特点、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切实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个性化、精准化水平。在此期间,人工智能的引入与应用,还可有效拓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并结合 AR、VR 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优化网络思政教育环境,进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情感感受[1]。

其次,挑战方面,人工智能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愈发多样,这使得教育实践期间,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一些负面思想、价值观念融入网络思政教育资源体系中,从而给学生思想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大幅提升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难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学生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愈发显著,学生个人数据信息在收集、存储等多个环节均存在严重的泄漏风险,且泄漏问题一旦出现,便会给学生个体合法权益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网络思政教育也会产生相应的抵触心理,进而十分不利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加快推进精准化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需依托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具有的应用优势,通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科学构建学生监测与分析系统,在动态收集学生网络行为数据的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从学生网络言论、行为及成绩等多个角度出发,精准明确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实现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有效把控,并借此为后续精准化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序实施做好铺垫[2]。

在此期间,教师还需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切实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个性化水平,并结合不同学生在思维特点与学习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制定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如,针对思想状态良好且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则可在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借助拓展性教育资源的合理引入,在精准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个性化教育资源的驱动下,获得思想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又如,针对思想状态较差或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则需依托精准性教辅工作计划的科学编制,并结合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在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及心理问题的同时,切实推动学生健康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合理引入智能化网络思政教育管理

依托人工智能本身具有的自动化、智能化特征,则可在有效构建智能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系统的同时,切实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组织、管理自动化水平。同时,还可借助系统智能提醒功能的有效应用,确保各项通知均可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使学生能够有序参与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进而达到提升教育有效性的良好效果。在此期间,系统本身还具有完善的自动化评估功能,基于这一系统功能的应用,则可实现对于学生学习成果、思想动态等多个方面的客观评价,最终为网络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高校辅导员还需通过人工智能本身具有的监测与分析工作,在针对网络舆情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及时获取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并结合舆情分析,精准制定舆情应对方案,以免因敏感信息、不良言论等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正面舆情,则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拓展舆情传播路径的基础上,使其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具有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并以此助力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的科学优化 [3]。

(三)加强教育模式、方法创新力度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其还需以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的科学应用为基础,针对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方法创新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沉浸式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在此期间,高校辅导员可通过 VR、AR 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合理引入与应用,加快推进仿真虚拟教育场景构建工作,如红色革命场景等等,以便在真实场景的助力下,深化学生情感感受,使学生能够深入事件发展过程中,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同时,辅导员还可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交互技术与设备,在虚拟场景中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进而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并以此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教育模式、方法创新期间,高校辅导员还可借助智能对话机器人等设备的合理引入,依托设备本身具有的教育辅导作用,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通过与学生展开深度沟通的方式,及时获取并解决学生在思政课程知识学习方面遭遇的难题,并借此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期间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进而在切实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方法针对性的同时,为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

人工智能视域下,辅导员仍属于影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质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需从人工智能的引入与应用角度出发,将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的提升重点关注起来 [4]。

在此期间,高校需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理论及技术内容,完善辅导员专项教育体系,并通过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活动的定期开展,使辅导员能够在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实操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提升,以便确保辅导员可正确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场景,并充分掌握依托人工智能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进而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提升方面,高校还需引导辅导员有序参与到技术、教育融合探究活动中,帮助辅导员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思政教育中,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方法,最终在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网络思政教育能力的同时,为人工智能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打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应用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对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需针对人工智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明确,并以此为基础,深化人工智能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策略的探索层次,以便通过精准教育体系构建、智能化管理等多项策略的协同应用,切实助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崔瑾.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探析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21 (10): 127-129.

[2] 陈晓文 , 唐丽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现状研究 [J]. 公关世界 , 2024, (19): 15-17.

[3] 胡庆宇 , 战馨雨 . 高校辅导员推进网络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J]. 北京教育( 德育 ), 2023, (10): 86-89.

[4] 全莹 . 试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J]. 盐城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2, 35 (06): 100-103.

基金项目:“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校企合作生产性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项目编号:2024xqjd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