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德昂族酸茶文化在初中的传承路径

作者

段琳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九年制学校

引言:

德昂族酸茶是云南少数民族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智慧,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德昂族酸茶文化面临传承危机,亟需探索有效保护途径。初中阶段正值学生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将德昂族酸茶文化引入校园,既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兴趣又能拓展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信。探究从探寻文化内涵、融合制作工艺、传承文化精神三个维度,构建初中德昂族酸茶文化传承路径,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教育视角。

一、探寻德昂族酸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德昂族酸茶文化探寻需从历史溯源与现实考察双重维度展开,帮助初中学生全方位理解这一文化遗产,历史维度上组织学生查阅《达巴达楞格来标》等古籍记载,了解茶是德昂族根与命脉文化地位,挖掘千百年来德昂族与酸茶共生发展历程。通过校本课程形式让学生了解酸茶从古至今在德昂族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日常饮品又承载防病治病功效,更是维系族群认同重要符号,课程设计采用讲述、讨论、辩论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酸茶与德昂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关系,形成文化脉络清晰认知。

现实考察层面学校应当组织寻访酸茶之旅实地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德宏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冬瓜村等酸茶产区,实地感受酸茶文化现代传承面貌。通过与当地制茶匠人交流观察制茶环境,记录制茶过程,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酸茶文化鲜活现实状态,这种实地考察能够突破教材局限,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形成感性认知基础。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利用摄影、录像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考察过程制作微视频或图文报告,在校园内展示交流扩大文化影响力。这种文化探寻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建立起对德昂族酸茶文化认同感,进而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视态度。

二、融合德昂族酸茶工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融合德昂族酸茶工艺于初中教育实践环节,需系统构建课程体系与活动框架,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工艺精髓,学校应当设计酸茶工艺探究特色课程,从原料选择、杀青等关键工序入手,让学生理解酸茶制作科学原理与工艺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讲解云南大叶种茶树特征、酸茶发酵机理等科学知识,又引导学生思考酸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可能性,通过学科融合方式将酸茶制作工艺与生物学发酵原理、化学变化过程、地理环境影响等知识点相结合,构建跨学科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学校还可以开发校本教材,系统呈现德昂族酸茶制作工艺全过程,包括采摘标准、杀青温度控制等技术要点,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参考,由此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使学生在理解工艺原理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索,形成科学认知与实践能力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成立酸茶工艺传习社则为另一重要实践路径,此社团应当邀请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定期来校指导,开展酸茶制作实践活动,在传承人指导下学生参与茶叶采摘、杀青、揉捻等完整工艺流程,体验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记录各道工序关键参数,观察茶叶物理性状变化品评不同阶段茶叶风味,形成实验报告,通过亲手制作酸茶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工艺精髓,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校还可以组织酸茶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如改良发酵方法、设计现代包装等,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思维,可将优秀实践成果整理成册形成校本资源,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这种实践性学习不仅传承传统技艺更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与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承德昂族酸茶精神,促进学生文化自信

德昂族酸茶文化蕴含丰富精神内涵,将这些精神价值引入初中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建构,学校应当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等形式,挖掘酸茶文化中尊重自然、坚守传统、追求卓越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德昂族先民如何在特定自然环境中创造独特酸茶工艺,体会其中蕴含敬畏自然态度与生态智慧。这种精神引领过程,使学生从表层技术层面提升至价值观层面,实现文化认同深化。学校还应当组织跨学科主题教学,将酸茶文化精神与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精神价值。例如在语文课上分析与酸茶相关文学作品感受酸茶文化审美内涵,在历史课上探讨酸茶在德昂族历史发展中角色理解文化传承历史脉络,在思想政治课上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关系思考文化自信现实意义。通过这种跨学科融合教学形成全方位文化精神引领,使学生在多维度学习中内化文化价值,构建文化自信。

开展酸茶文化大使培养计划是传承精神核心举措,选拔对德昂族酸茶文化有浓厚兴趣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成为校园酸茶文化传播者,这些文化大使不只是掌握酸茶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是内化酸茶文化精神内涵,能够向校内外人士讲解酸茶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与现代传承。学校需要组织这些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校际交流,甚至参加地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让他们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使者,通过亲身参与文化传播过程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文化传承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学校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就,理解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重视,激发学生为民族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决心与信心。文化传承不应局限于知识技能层面,更应注重精神层面引领,使学生在传承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这正是学校教育应着力培养关键素养,也是德昂族酸茶文化传承最深层次目标。

结论:

德昂族酸茶文化在初中教育中传承需采取系统性、多维度策略,通过文化探寻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通过工艺融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精神传承促进学生文化自信,三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传承体系。这种教育实践不只是能够有效保护与传承德昂族酸茶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理解能力与文化尊重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青少年。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在酸茶文化传承中应用,拓展传承路径与方式。

参考文献:

[1] 白红梅 , 韩萍 . 新时代民族地区中小学文化传承与交融创新路径探究

[J]. 民族教育研究 , 2022(3):122-128.

[2] 李蕊 . 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5-06-20].DOI:CNKI:CDMD:2.1015.812180.

[3] 江漫 .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J].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