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技术融入小学高年段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索

作者

刘萌

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133700

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正朝着素养导向、技术融合与跨学科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本文将围绕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组织实施与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无人机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可行路径和教育价值,以期为基础教育阶段科技融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一、无人机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适配性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涵盖力学、物质变化、生态系统及能源等内容,而无人机的运行原理与构造机制与之高度契合。例如,通过操作无人机理解升力与阻力、分析螺旋桨与推力的关系、探讨电池与续航的关联,以及利用航拍图像训练信息技术能力,均可丰富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将无人机应用嵌入教学,不仅拓展学生科学视野,还激发实践兴趣,促进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融合发展,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化、工程化的科学认知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基于无人机的教学目标设定与课堂设计原则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需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既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包括过程与方法的掌析,更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无人机教学应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无人机运行原理和飞行控制技能;二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能力;三是借助项目化任务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兴趣走向探究”的原则,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出科学问题,以任务为载体串联知识点,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堂流程可分为情境导入、问题设问、动手实践、数据分析与成果表达五大环节,通过教师引导、同伴协作和个体反思的交互组合,保障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思维深度。同时,应重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如使用教学视频、仿真模拟、实时控制平台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学的可视性与操作性。

三、无人机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与典型案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构建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成果呈现”的整体教学流程展开。例如,以“为校园规划一条快递航线”为主题项目,学生需利用无人机完成路线探测、飞行测试和航拍数据采集,同时结合地图知识进行路径设计与优化。这一过程中既涉及地理空间认知、路径优化算法,也涵盖物理原理与能源管理的应用。另如在“模拟灾情探测”项目中,学生通过模拟地震后建筑受损的场景,操控无人机进行空中观察、图像记录并制定救援建议,体现了技术与社会责任的融合教育价值。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促进者”,及时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问题反馈和情感支持,同时通过小组协作机制分配任务,激发学生在角色分工与合作中的责任感与集体意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其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设计方案、自信表达成果,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提升的完整教育过程。

四、教学成效的评价机制与持续优化建议

为了科学衡量无人机教学实施效果,应建立以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传统的书面测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实践中的思维水平与操作能力,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执行中的表现,如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应对策略等,进行记录与描述性反馈;另一方面,可设置项目成果展示、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等环节,激发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与归纳,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应通过教学日志、学习档案袋、视频回放等手段形成可追踪的教学记录,作为后续教学改进的依据。在课程优化方面,应持续关注教学资源的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如开发适合小学阶段的无人机编程教材、简化操作系统、丰富拓展任务库,并组织教师参与技术培训与教学观摩,不断提升其技术素养与融合创新能力。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联合教学路径,拓展课程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五、面向未来的无人机教育发展方向与挑战

无人机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为信息技术赋能基础教育提供了典型案例与发展方向。未来应从政策、资源与理念三方面着手,推动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一是政策层面应加强对无人机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与支持,引导地方教育部门将其纳入科技教育整体规划;二是资源建设方面,应整合教育企业、高校研究与学校实践的三方力量,打造标准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支持平台;三是理念层面,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科技素养与工程思维的重要性认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然而,当前仍存在课程开发滞后、师资力量不足、设备成本高昂、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现实挑战,需要教育系统持续推进制度配套与资源保障,确保无人机教学活动安全、科学、有序地开展。同时,也要警惕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教学“炫技化”“浅表化”问题,始终坚持教育为本、育人为本的初心,确保技术服务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

结论

将无人机技术融入小学高年段科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对科技教育理念的深化实践,更是对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系统培育。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的实施路径与持续的评价优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问题解决与协同合作的能力,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应持续推动课程融合、资源共建与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探索无人机技术与科学教育更深层次的整合路径,为基础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蔡全劲 , 郝艳丽 , 王龙凑 , 等 . 从双向视角探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 以深圳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 [J]. 湖南中学物理 ,2024,39(09):21-24.

[2] 李雅文 .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及实施路径 [J]. 文教资料 ,2024,(12):126-130.

[3] 李梦娇 . 小学科学协作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D]. 青岛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