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策略
安荣华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自2019 年8 月起,第一次做了班主任,有了更多跟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3 年来,随着跟学生们相互了解的加深,对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也有了较深的认识,不禁感叹,孩子们也不容易。
在我的班级里,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或是心理疾病等因素,存在或轻或重的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内向,不喜欢跟别人交流。2、经常性呆坐发呆,上课精力不集中。3、情绪易失控,出现痛哭、抽泣甚至是歇斯底里狂躁行为。4、多疑,总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针对自己。由于处理过多起以上事件,略有体会,我想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对于处理此类学生问题,我的做法是总结起来就是:
1. 早发现,早干预。
只要发现学生有心理异常,就要及时处理。
2. 找根源,明症结。
通过跟问题学生谈心,跟他身边的同学了解情况,跟家长沟通等方式找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3. 对症下药,根据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下面以我对一位同学的心理辅导为例,详细谈谈我处理此事的一些心得。
我班里有一名女同学,我刚接手班级不久就感觉有些与众不同,小姑娘很文静秀气,学习成绩一般,尽管是课间时间也大多安安静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观察了她两周时间,发现她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流,对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及老师跟她谈心时,也很少回答,就算回答声音也细如蚊呐,并在某天放学后,我意外发现她独自趴在桌子上抽泣,多次想要跟她了解原因,但她不愿开口,我避开她找了她的同桌及她座位附近的同学,还有她们宿舍的舍友了解情况,但大家都说她不跟同学们交流,所以同学们也都不了解她的情况,其中有名女同学告诉我她俩初中就是同班,而她初中时就是这样的性格了,这看来根源久远了。
我利用一个周末时间到了该同学家里家访,想要通过其父母了解情况,找出根源所在,她妈妈接待了我,谈到女儿,这位妈妈也是摇头叹息,告诉我孩子在上初中前还是没那么内向的,也会跟小朋友一起玩闹,但上了初中后就变了,都怪自己没能陪好女儿,由于女儿上初中时,自己跟丈夫因工作需要,要到邻市工作,只能留下女儿在家读书,吃饭去奶奶家,吃完饭后自己回到家里,慢慢的偶尔回家就发现女儿开始有些沉默寡言了,平常打电话也说不上几句话,假期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发现女儿不喜欢出去玩,也基本没有朋友,每天大多呆在自己的房里看书,家里姐妹俩也很少在一起玩,父母也多次尝试想要了解她的情况,但都没法沟通,孩子什么话也不说。
通过跟学生母亲的交流,我大概了解学生不爱说话的原因了,由于初中时长时间自己一人独处,加上她本人性格就有些内向,导致跟别人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也开始不善于跟人交流了,找到症结所在,我开始想办法怎么样慢慢打开她的心结。首先,我跟她母亲讲,孩子回到家,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他,找找她喜欢的话题。她很喜欢看书,并且看的类型较杂,这也使得她语文成绩较好,特别是写作,语文老师曾多次夸奖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找到语文老师,跟他一起探讨,语文老师也认为方式很好,可以尝试,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开始逐渐的增加了让该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开始几次,她很羞涩,答题时声音也很小,语文老师鼓励她,你的答案非常棒,同学们及时送上了鼓励的掌声。但下一次回答的时候声音大一些好吗?让其他同学也能听到你的答案。慢慢的多次回答问题后,该同学回答问题时明显放松了很多,表达也开始更清晰流利起来,到了第二学期,该同学居然主动要求想做语文课代表,并且也会跟同学们一起交流聊天了,到今天,该同学已经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还算理想的大学,记得她在接到录取消息时兴奋的给我打了电话,我明显感觉到了她已然从孤独中走了出来,相信她未来的人生会越来越好。
这只是我近几年解决学生问题的其中一件,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去做,许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仅是教好书,更重要是育人,培育心理健康、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