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

作者

胡亮飞

安仁县水利局 湖南郴州 423606

引言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排水、调水等功能。它不仅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许多农村地区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资金、技术、管理三方面探讨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 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很多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地区未能及时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与改造,存在设施老化、功能不足的现象。例如,某地在实施灌溉系统时,由于资金问题,未能完成水利设施的全覆盖,导致一些农田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灌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但由于资金来源有限,许多农田水利项目的资金支持不足,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按计划进行,影响了项目的长期效益。

2. 技术水平滞后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距。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水利技术不断涌现,但一些地区仍使用传统的水利设备和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例如,某地区依然广泛使用人工开渠灌溉,效率低下且水源利用率差,导致大量水资源无法高效利用。技术的滞后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提升。许多地方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无法引进和应用现代化的水利技术。在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投入和支持,导致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大打折扣。

3. 土地流转与水利设施建设不匹配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许多农民将土地承包给外来投资者或合作社,这使得土地的使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土地流转往往没有与水利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某些地方的水利工程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后的变化,导致一些新流转的土地无法有效受益于现有水利设施。例如,一些灌溉设施的建设只考虑到原土地使用者的需求,而忽视了新经营者的水利需求。这种水利设施与土地流转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水资源的错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水利工程的管理者未能及时调整设施以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加剧了农田水利资源的浪费和管理困难。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和水利设施与土地流转的配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质量,也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资金支持、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水利设施与土地流转的衔接。

二、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缺陷,特别是一些地方管理机制不清晰,责任划分不明确。在某些地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由多个部门分散负责,导致了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的水利设施由乡村政府负责,而日常管理和维护却交给村委会,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由于乡村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管理权限存在重叠且职责界定模糊,出现了职能空白和管理盲点。以某乡镇为例,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分管,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责任划分,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时常陷入管理困境。水利设施的故障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管理体制不完善还体现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审批和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存在行政审批流程繁琐、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一些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审批时间过长,实施过程中存在对农民需求了解不足的情况,建设的设施难以与实际需求相匹配。这种体制上的不合理安排影响了水利设施的可持续运营,也加剧了农民对水利管理的信任危机。

2.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多数管理人员来自农村基层,缺乏系统的水利管理培训,尤其在水资源调度、工程维修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中,表现出较低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某乡村的水利管理员为例,该管理人员虽然从事水利工作多年,但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培训,对于现代水利管理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熟悉。该乡村的灌溉系统一度存在着水资源调度不合理、设备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了部分农田用水不均,甚至出现了部分地区水荒的情况。除了技术方面的不足,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也存在一定问题。在一些地方,水利设施的维护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导致管理人员对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村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多为临时性质,工作不稳定,工资水平低,难以吸引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入。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渐增多,这种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越发突出,直接影响了水利管理的效率。

3. 农民参与度不高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者,然而在许多地区,农民的参与度较低,水利管理工作多由政府主导,农民的自主参与意识薄弱。许多地方的农民对水利设施的维护工作缺乏基本的认知,缺少对水利设施的保护和使用意识。以某村为例,尽管村里的灌溉设施建设了多年,但农民对于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几乎没有参与。部分农民对水利设施的使用情况不了解,遇到水利设施故障时,不知道该如何报告或修理,造成了水利设施的长期闲置或损坏。农民参与度不高还体现在决策环节。一些地方的水利项目建设,农民未能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提出意见,导致建设的设施未能真正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以某地区的水利工程为例,水利设施的建设完全由外部专家设计,缺少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和协商,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水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使用体验,还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结论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滞后以及土地流转与水利设施建设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实施。在管理层面,体制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以及农民参与度不高等因素也影响了水利工程的长效运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利设施的建设质量,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来源。同时,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和设备,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的技术滞后问题。管理体制方面,应优化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划分,建立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此外,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激励农民积极参与水利管理,将农民作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形成多方协作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和. (2022).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业水利与环境管理》, 28(3), 45-52.

[2] 刘篇 . (202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与创新路径 .《水利科技与管理》, 19(6), 65-71.

[3] 陈论 . (2020). 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中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探讨 .《农村发展与水利建设》, 16(4), 80-85.

[4]孙志. (2023). 提高农民参与度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研究.《现代农业研究》, 35(2), 123-130.

作者简介:胡亮飞,出生年月:1991 年10 月,籍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