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
黄萍
五华县黄狮幼儿园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单单知识教育已无法达到幼儿成长需求,幼儿园德育重点在于借助日常活动、游戏以及集体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含入园前的准备、早晨活动,学习和游戏,用餐与午休,离园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德育教育机会,把德育融入日常生活,既利于幼儿在真实环境中领悟并体验道德价值,又利于教师达成教学育人目的。
一、一日生活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一)入园与晨间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中较为常见的教育模式中的一部分,其中涉及每天的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教师应科学、恰当的组织一日生活中各个流程,将德育元素整体贯穿到幼儿游戏、学习、吃饭、劳动中,从而塑造浓厚德育环境。晨间活动期间,教师安排合作性小游戏或者小组互动,让幼儿通过协作和交流体会到友爱、互助的价值。教师利用自身作示范,语言引导并予以适当赞扬,促使幼儿在平常行为里自动做到守规、关注同伴。从而在轻松欢乐的氛围当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模式,进而打好一天学习和活动的德育根基。
(二)用餐与生活自理环节的德育渗透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用餐和生活自理环节,为德育渗透供给重要契机,教师通过规范餐桌礼仪,促使幼儿互相分享餐具食物,从而培育文明习惯和关爱他人意识 [1]。在生活自理方面,教师凭借示范和激励,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治理能力和责任感。在这些日常行动的引导之中,幼儿会在具体操作中懂得合作,尊重,责任的意义。德育是渐渐渗入到生活细节当中,幼儿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慢慢培育起来。
(三)游戏与集体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游戏、集体活动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设计合作性游戏、轮流进行的游戏和遵守规则的集体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公平、友爱、合作。在活动中,教师用示范、表扬、及时引导,帮助幼儿培养互助、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好习惯。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体验,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
二、活动设计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情境化设计
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里,情景化的规划是德育渗透的关键路径之一。教师通过创建贴近幼儿生活的或者模仿真实环境的情景,把道德教育自然而然地加入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切身的实际体验当中领会行为准则和道德价值。情景化的设计可以唤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在互动、观察和操作当中学习到合作、分享、尊敬、责任等德育的内容,经过全面的情景塑造,德育教育既有指向性,又有实际效用,还可以默默地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教育和生活之间达成一种自然的融合状态。
例如,主题活动“开设小小超市”中,教师把教室打造成模拟商店,设立收银台、货架与购物场景,孩子们扮演顾客和店员,需要排队守秩序,轮流结账讲礼貌,学会分享合作。老师通过引领与示范,让孩子们懂得诚信交易、互相帮助的道理。在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安排幼儿总结讨论,让他们讲述自己在角色扮演中学到了哪些合作、责任和尊重之类的道德行为。如此一来,德育教育就能借助情境化的体验方式,使孩子们在实践当中把品德意识内化于心。
(二)游戏化渗透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当中,游戏化渗透成为德育的一种高效策略。德育目标被注入各种带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教师借此唤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使得道德教育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游戏化渗透有助于引导幼儿在遵循游戏规则、轮流转圈、分享东西、化解冲突等环节里内化合作、尊重、责任等价值观。教师通过观察,引导,鼓励的方式,助力幼儿于活动体验中领悟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游戏化渗透一方面让德育教育变得更有意思,也更易于践行;与此同时,促使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慢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把教育目标同日常生活融合起来。
例如,开展“协作接力赛”游戏时,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来进行接力挑战,每个环节都需要组员们配合并且轮流来做。幼儿在游戏当中学会遵守比赛规则,听从队友的意见,相互打气加油,体会到合作以及责任感的意义。老师会通过引导和表扬,来加强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友爱、合作和公平精神。到了活动结束阶段,老师带领幼儿一同回顾此次游戏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之处,让幼儿去思考自己在团队合作之时的行为表现情况。经过这样一种游戏化渗透形式之后,德育内容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之下被内化进来,促使孩子于实际行动中慢慢养成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任务化延伸
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里,任务化延伸属德育渗透的关键手段,通过把德育目的融入到具体任务环节,教师可以促使幼儿在任务完成时自动践行道德行为,形成责任感并发展合作精神。任务化延伸可以把抽象的德育理念变得具象化,使得幼儿在实际动手操作时领会规则遵守、互助帮忙、关怀他人这类行为准则。教师凭借任务分配、过程观察并及时引领来协助幼儿领悟其行为的意义与价值 [2]。这个策略既改进了德育教学的实践特性及其针对性,又能让幼儿在日常活动当中自然而然地将道德观念内化起来,达成有效的教育落地效果。
例如,在做“清理小花园”的活动中,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负责不同地方的清理和收拾工作。幼儿们做好浇水、拔草、收拾工具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要按照分工轮流来帮忙,彼此提醒留意安全和卫生问题。老师在旁边仔细看,及时称赞,要引导幼儿明白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关爱环境的价值。在活动结束以后,老师让小朋友讲讲完成任务的感受和体会,让他们说出自己在共同劳动和做事当中学到了哪些道德行为规则。通过这样的任务化延伸,德育教育就在详细的操作中被落实下来。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养成好品德和好行为习惯。
结论
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与活动中的融入,有益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亦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综合素养的培育形成根基,往后要强化德育与日常生活、游戏以及各类活动的融合,探寻情境化、游戏化与任务化等多样化渗透策略。还要依靠现代教育理念与科技手段,更新教学方式,创建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德育落实体系,让幼儿在欢乐的生活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道德观念,为幼儿长远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形成根基。
参考文献
[1] 刘淑英, 马丽花. 论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J]. 林区教学 ,2022(6):132-134.
[2] 黄榕娴. 幼儿园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动中的渗透[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1(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