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鲅同城化背景下港产城融合程度研究
尹佳雯
营口理工学院
1 同城化理论分析
1.1 同城化的概念及特征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相互连绵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紧密联系后,基于区域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为了有效促进城市间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所采取的一种重新组合与分工的发展策略和形式。这种发展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城市间的行政界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区域内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1.2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区域分工理论也称地域分工理论。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劳动生产技术,获得更高区域经济与社会效益。区域分工深化增强地区联系,单个城市或地区难独立满足社会经济生活需求,区域间联系与交换可解决此问题,从而导致区域合作。从发展看,先形成区域专业化分工,随分工深入,城市间依赖性增强,区域合作成必然趋势 [2]。区域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空间联系形式,区域内各地区或城市相互竞争、依赖、补充,构成有机整体 [3]。
1.3 盖鲅同城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现状
盖州市与鲅鱼圈区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邻,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为两地的同城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盖州市与鲅鱼圈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展现出良好的合作态势和互补效应。在经济领域,盖州市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坚实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和旅游服务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鲅鱼圈区则充分利用其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势头强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盖鲅区域港产城融合程度探究
2.1 研究方法
耦合是物理学基本概念 [4],指两个或以上系统或运动方式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并联合,是子系统间良性互动形成的相互依赖、协调、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基于此概念,文章将港口、产业、城镇视为子系统,构建“港口—产业—城镇”系统,通过测度其耦合协调度反映“港产城联动”态势。港口、产业、城镇交互耦合关系实质是三个子系统各构成要素相互影响、作用的非线性关系总和。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 2016-2020 年盖州市与鲅鱼圈区的 17 个代表指标的年均数据,以反映盖鲅同城化背景下港产城融合程度与发展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①耦合度计算。
耦合度是反映系统或要素相互影响程度的指标,主要用于测度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度模型的计算公式为公式 [5](2-1):

其中,C 为耦合度值, C∈[0,1] ,取值为0 时,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取值为1 时,系统处于良性共振耦合有序状态。 ui(i=1,2,…,n) 为“港口一产业一城镇”系统的序参量;

其中,
, ui 为子系统对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 γij 为序参量权重。 uij 为第i 个序参量的第j 个指标,其值为xij(j=1,2,,p) 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由于本研究中的耦合系统是由港口、
、城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因此耦合度模型可以简化为公式(2-2) 所示:

② 耦合协调度计算。通过引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6],进一步计算各城市的港产城融合水平,计算公式如公(2-3)下:

式中:C 为耦合度; T 为综合评价指数,用于反映港口、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α β φ 为权重系数,本文取 α=β=φ⋅=1/3;D 为耦合协调度,取值在区间[0,1]内,参考现有相关研究[7]”,以0.2、0.4、0.6、0.8、1 为分隔点,将港产城融合水平分为失调、拮抗、磨合、耦合、协调5 种状态。
2.2 港产城融合程特征指标选取
如前文所述,高质量发展时期关注经济发展活力、效率、质量和民生等全面发展。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科学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参考相关评价指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港产城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所示。


①产业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等资源配置结构的匹配程度,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的偏离系数予以衡量,通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和各产业从业人员数计算,其值越高,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低。
2.3 测算结果分析
盖鲅区域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其港产城融合、港产融合、港城融合以及产城融合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 0.541、0.563、0.525 和 0.565。这几项指标所反映的融合度均处于勉强协调的阶段,表明在这一时期内,港口与产业之间、产业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效应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并有所增强。具体来看,港口的发展为产业提供了更多的物流和贸易便利,而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随之提升,形成了一种初步的良性互动循环。
与此同时,营口市近年来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在稳步增强之中,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良性的港口与产业、产业与城市间的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港口与城市间的融合程度相较于其他系统间的融合度要稍显薄弱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盖鲅区域的港口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港口对于城市的引领作用尚未完全显现,导致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相对不足。
总结来说,在 2016 年至 2020 年这一时间段内,盖鲅区域的港产城融合发展虽然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趋势,但港口对产业和城镇的引领作用仍然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系统的协调水平,使得融合发展的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未来,若要进一步提升盖鲅区域的综合竞争力,还需在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港产城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洪波等. 港口与产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3.
[2] 王艺媛. 同城化背景下宁镇扬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 扬州大学,2016.
[3] 钟铭,吴艳云,栾维新 .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度模型 [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1,(2):80-82.
[4] 郭宏福 . 产城协同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5):34-38.
[6] 赵巍,高彤 . 连云港“港—产—城”联动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 [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4):23-27.
[7] 蒋柳鹏,封学军,王伟 . 港口-产业-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J]. 水利经济,2011,29(1):11-14.
[8] 鲁延召,王宁.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6):855-860 .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 2022 年度校级横向课题“盖鲅同城化背景下的港产城融合程度评价体系构建”(课题编号:QNW20222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