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邱世唐
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中学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讲究的是严密的逻辑性和唯一性 , 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显得高深莫测。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 , 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层度 ,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 , 中等生 , 后进生。所谓优良、中等 , 后进生是相对的 , 可以改变的 , 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教学的目的就是减少后进生数量 , 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 , 全体学生学有所获, 人人有进步。
二、分层应合乎学生心理, 避免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把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划分到所谓的快班和慢班 ,这样的分班制度会大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分配在快班的中等生由于跟不上快班的学习节奏 , 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进而成为新的后进生。分配到慢班的学生即使原先成绩较好 , 经历分班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 普遍存在“分在慢班干脆不学”的心理 , 成绩一落千里。所以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在教学中灵活分层 , 分层设疑 , 分层练习 , 分层作业 , 分层检查 , 分层辅导 ,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学生分层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 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 , 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 划分的标准为 : 优良层 : 学生不但能模仿 , 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 , 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 , 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 ; 中等层 : 能模仿 , 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 后进层: 不能模仿, 或只能模仿, 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教学分层
⑴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 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 , 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 , 以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为作眼点 , 面向全体学生 , 中等学会 , 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
⑵课堂设疑分层次 : 简单型 , 较难型 , 少许难度型 , 不搞齐答 , 分类对应抽答 , 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 , 回答错误不批评以鼓励为主 , 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 赞许, 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⑶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 : 分简易题 ( 基础题目 ), 较难题 ( 有一点深度 ),少许难度题 ( 探究类 )。课堂练习以学生自主选择习题为主要方式 ,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 量力而行, 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越级练习( 如后进生做较难题)。
⑷课后作业分层次 : 分三个层次 , 简单类 , 较难类 , 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 , 较难题有记号 , 可全选简单类, 也可全选较难类 , 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 , 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 ,提高层次解题的学生则给予鼓励表扬。作业题目不在多 , 而在精选 , 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使学生困乏, 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⑸课后辅导分层次 : 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 优良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 ,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 注重一题多解 , 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 , 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加强数学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朱华梅 . 分层次教学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J]. 考试周刊,2018(95):101.
[2] 吴海华 .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8(03):95-97.
[3] 高飞 . 分层次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01-102.
[4] 黎新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思想的渗透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