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王东生 于鲲
张店公路事业服务中心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市民的出行安全以及城市的整体形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因此,深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和知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一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容易引发质量事故。
(二)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物质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购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或者对材料的检验和保管不严格,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三)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研究,导致施工效率低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不合理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四)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如高温、暴雨、大风等,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也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对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实证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以某城市核心区域一条主干道改扩建工程为例,该项目线路总长 12.8 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涵盖路基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及跨线桥梁施工等内容。施工期间,受多因素叠加影响,先后出现路面纵向裂缝、局部路基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直接影响结构层稳定性与通行安全预期,引发建设单位高度关注,并对整体施工组织与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严峻考验。
(二)质量问题分析
经现场踏勘与施工日志比对分析,发现路基压实环节存在碾压遍数不足、含水率控制不严等问题,部分段落因操作人员经验欠缺,未按试验段参数执行,造成压实度离散性偏大;材料抽检数据显示,某批次水泥28 天抗压强度低于设计值 15% ,且安定性指标波动异常,致使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增加;此外,施工组织未能动态对接气象预警,在连续三日超 35℃高温条件下仍安排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温差效应加剧了面层温度应力累积,诱发网状裂缝生成。
(三)质量控制措施实施
针对上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加强了对材料的检验和管理,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关;再次,优化了施工工艺,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加强了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应对,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
(四)实施效果
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后续监测中得到验证,经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路基压实度、路面平整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表示,在改进工艺与强化监管后,返工率下降约 40% ,有效缩短了工期延误风险。该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系统化质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也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尤其在多因素耦合下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推广价值。
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人员考核机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考核,激励施工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优化材料管理
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采购,确保材料的质量。加强对材料的检验和保管,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不合格材料坚
决不予使用。做好材料的保管工作,防止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和变质。
(三)严格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符合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四)加强环境因素管理
施工前应对现场地形、水文、气候等环境要素开展系统性勘察,结合历史气象数据与短期预报信息制定动态施工预案。针对降雨、高温、大风等典型环境风险,需提前布设排水设施、遮阳棚架及防风屏障,降低自然条件对关键工序的干扰。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应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调整养护周期,采用喷洒冷水、覆盖湿毡等物理手段调控材料温湿度,确保结构强度达标。通过全过程环境适应性管理,实现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目标。
(五)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是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政府主管部门需强化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管,通过派驻现场监督人员、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方式,定期开展隐蔽工程验收与阶段性质量评估。施工单位须构建多层级的质量自查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每道工序均有专人跟踪检查。同时,应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施工信息公示,鼓励市民通过拍照取证、在线反馈等形式参与质量监督,形成多方联动的立体化监管格局,从而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效能。
结论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人员、材料、施工工艺、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优化材料管理,严格施工工艺控制,加强环境因素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通过实证案例的分析,也验证了这些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今后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创新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小金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J]. 汽车周刊 ,2025,(06):174-175.
[2] 于静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J]. 价值工程 ,2025,44(13):45-47.
[3] 穆守峰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J].城市建筑 ,2021,18(24):189-191.
[4] 王平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0,(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