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杨福才 孙达峰 史渊
中车常州车辆有限公司 213011
引言
随着轻量化与高承载需求的提升,高强钢结构在现代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焊接接头作为结构的薄弱环节,循环载荷作用下易引发疲劳裂纹并导致失效,对结构安全构成重大隐患。深入研究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提升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基本特性
(一)高强钢的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
高强钢是指经合金化、热处理或热机械处理而使屈服强度显著提高的钢材,常见于Q460、Q690 等牌号。其高强度得益于合金元素(如锰、硅、钒、钼、铌、氮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细化晶粒、析出强化及固溶强化等机制,在保持良好塑性与韧性的同时,使抗拉强度超过 460MPa 甚至达到 690MPa 以上。韧性方面,高强钢在室温甚至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吸收能量,冲击韧性优于普通碳钢。化学成分对其性能贡献巨大:如适当增碳可提高硬度和强度,却会降低韧性;添加微量钒、铌、钛等微合金元素,可通过碳化物或碳氮化物的析出细化晶粒;硅与锰提高淬透性,保持整体组织的均匀性。因此,高强钢母材的选择与优化,为焊接接头提供了优良的力学基础,但也要求在焊接过程中精确控制热输入与冷却速度,以避免产生脆性相或软区。
(二)焊接接头的形成与结构特点
焊接接头的形成始于熔融合金与母材金属的冶金结合,依照焊丝或焊条成分不同,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 CO2 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新兴的激光与电子束焊等。焊接质量与工艺参数(电流、电压、焊速及线能量)密切相关。焊缝区(weld metal,WM)经历完全熔化与重结晶,其金相组织常为粗大、偏析显著;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则未熔化但受高温影响,内部可能出现粗大化晶粒、形成马氏体、贝氏体或回火脆化组织;而未影响区(base metal,BM)保留母材原始组织特征。焊接接头因金相与化学成分的突变,存在硬度、强度和延展性的空间分布不均,使其成为疲劳裂纹易发区。尤其是HAZ 内软化区强度降低、WM 中偏析与夹杂突出,都对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因素对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一)母材与焊材的匹配性
母材与焊材在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上的匹配程度,直接决定焊缝区与母材基体之间的应力集中程度及变形协调性。若焊材成分碳当量较高,熔合区域易产生硬化马氏体,造成硬化 – 软化 – 硬化三段强度差异,易形成疲劳裂纹起始点;而若焊材强度远低于母材,则焊缝区在反复载荷作用下率先发生塑性累积,形成裂纹源。优化策略在于选用与母材屈强比相近的低变形焊丝,或通过补充微合金元素的焊剂进行组织微调,以确保焊接接头整体力学性能的和谐一致。
(二)材料内部缺陷与夹杂物
高强钢及焊接材料在生产与焊接过程中难免产生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这些内部缺陷往往是疲劳裂纹萌生的“温床”。气孔可能因氢、水蒸气或溶解气体过饱和引发,集中在焊缝中心或层间;夹杂物则常为氧化物或氮化物,沿焊道堆积。疲劳载荷作用下,应力集中于缺陷尖端,导致裂纹快速扩展。针对这一挑战,需在母材选购与熔炼环节杜绝杂质进入,并在焊接前后严格做好清理与焊缝探伤;应用超声相控阵、X 射线衍射及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UTPA、TOFD、CT)精准识别缺陷性质与分布,保证焊接接头内部质量可靠。
三、焊接工艺因素对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一)焊接方法与参数选择
不同焊接方法对热影响区宽度、冷却速率及组织演变具有本质差异。手工电弧焊因热输入大,HAZ 宽度大、晶粒粗,疲劳性能较差; C02 气体保护焊热输入中等,兼顾产量与质量;激光与电子束焊热影响小、冷却快,可获得极细晶组织和较少夹杂,疲劳强度较高。参数设定方面,宜控制线能量(
)在合适范围内,保证熔深充分同时避免过宽 HAZ ;调整焊速可影响熔池形态与凝固裂纹敏感性。
(二)焊后热处理与应力消除
残余应力是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主要隐藏杀手。焊后正火、回火或振动时效等热处理工艺,可通过塑性变形或热激活扩散减轻残余应力。研究表明,回
火温度在 550–650 ℃区间时,可有效降低硬化马氏体中残余应力并保持组织韧性;振动时效可在室温下通过高频振动引发塑性松弛,适用于现场快速应力消除。工艺选择应结合接头用途与现场条件综合决定。
四、环境因素对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一)腐蚀环境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海洋、酸雨及含硫、含氯工业大气环境中,焊接接头易发生应力腐蚀裂纹(SCC)和腐蚀疲劳。氯离子可在高应力区域损伤钝化膜,导致微观电化学腐蚀;湿度和温度循环扩大裂纹扩展速率。在此环境下,焊缝区的组织与夹杂物更容易成为腐蚀源。防护措施包括在焊后涂装端部进行环氧富锌底漆和氟碳面漆双层防护;采用耐腐蚀焊材或热喷锌、喷涂陶瓷颗粒复合涂层,在疲劳工况下增加腐蚀疲劳寿命。
(二)温度与载荷循环特性
温度变化对高强钢组织稳定性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影响显著。高温时,热应力引发组织软化并加速疲劳裂纹增殖;低温时材料韧性降低,裂纹尖端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显著。循环载荷幅值与频率不仅决定塑性累积速率,还影响热疲劳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损伤。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最苛刻的热 - 机械循环工况,选用合金化更强、韧温更低的焊材并做高温循环试验验证,以保证长期安全服役。
五、提高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策略与措施
(一)优化焊接接头设计与制造工艺
焊缝几何形状对应力分布至关重要,应采用圆弧过渡焊道、均匀焊缝剖面及圆滑过渡接头;焊接顺序宜采用对称、逐渐靠近中心的分层均匀施焊,以减少残余应力梯度;层间温度监控与预热工艺可避免冷隔、热裂。母材与焊接夹具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变形规律,保证接头平整度与尺寸精度。
(二)采用先进的疲劳检测与评估技术
结合无损检测(超声相控阵、TOFD、相控阵声发射)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可在接头表面和内部实时监测裂纹萌生;应用计算机仿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基于LEFM 与EFG 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裂纹扩展进行仿真与试验验证;引入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基于光纤光栅或压电传感器进行在役监测,实现在线疲劳寿命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为维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结语
本文归纳了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力学化学基础及结构特点,梳理材料、工艺与环境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微合金化焊材、残余应力消除与防腐优化等策略,并介绍无损检测与寿命预测技术。未来应加强多场耦合疲劳机理、高温腐蚀协同效应及在线健康监测研究,推动智能化设计与评估,为极端工况下高强钢结构可靠服役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胡娜 , 彭文山 , 郭为民 , 等 . 高强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 - 电化学腐蚀行为与退化规律研究 [J/OL].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16[2025-06-18].
[2] 马景平 , 曹睿 , 周鑫 . 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提高方法进展 [J].焊接学报 ,2024,45(10):115-128.
[3] 徐野 , 叶结和 , 李卓然 , 等 . 外加磁场对高强不锈钢电阻点焊熔核组织与性能调控技术研究[J]. 电焊机, 2024,54(09):55-62+68. .
[4] 董志波 , 王程程 , 李承昆 , 等 . 复杂载荷、极端环境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综述 [J]. 中国机械工程 ,2024,35(05):82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