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校企协同培育模式研究

作者

张理聪 魏程玉 胡文刚 葛曾旭

江西省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 江西吉安 343000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壮大背景下,技能理论和实训实践结合面临着重大变革和挑战。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生产经营出现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于农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艰巨而紧迫。人才的培养能否适应当地农牧企业要求,这些难题也是解决产教融合最迫切的要求。农林专业学科的产教融合需要政府机构的引领性、企业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实践性,把从事经营农业的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融于课堂,亟需协同培养方式的精进推广。

二、吉安“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概况

吉安市近年来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通过标准化建设、市场拓展和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一是标准化建设筑牢品质根基。“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江西省地市级排名第一,截至 2024 年,影响力指数 962.43,该品牌价值达 122.89 亿元,“2024 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 TOP100”位列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七位(较去年前移 78 位,2023 年第 85 位),带动 50 万户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 6.8% 以上。吉安市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96 项团体标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并建成 97 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依托国家级检测中心和溯源系统,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确保农产品安全可靠。例如,泰和乌鸡通过“电子身份证”实现标准化生产,成功进入盒马鲜生等高端渠道。二是多维市场拓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通过“线上 + 线下”双渠道发力:线上入驻京东、抖音等平台,邀请东方甄选等头部主播直播带货,打造泰和乌鸡、井冈糯米笋等爆款产品;线下布局北上广深 17 家旗舰店,并在粤港澳建设 62 个“菜篮子”基地,推动农产品直供港澳及海外市场。2024 年品牌销售额达 130.78亿元,出口额超 11 亿元。三是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共同富裕。通过“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品牌授权企业优先采购本地原料,溢价分享机制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20% 以上。例如,峡江县中润食品带动 26 个果园标准化发展,果农优质果率提升至 85% ,户均增收 8000 元。此外,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小农户融入产业链,实现务工、分红、租金多渠道增收。四是政策与人才支撑强化发展动能。吉安每年安排 2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品牌运营,并推出“井农e 贷”等金融产品。同时,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引进电商人才及设立品牌研究院,为品牌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例如,井冈山大学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电商人才,年培训超 3000 人。未来,吉安将持续深化“红色带绿色、产地带产品”机制,推动“井冈山”品牌从区域走向全球,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阶段。

三、实现政校企协同培育模式的经验启示

政校企协同培育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多元协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以下是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总结:一是构建系统化协同机制,保障合作长效性。政校企协同需建立稳定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保障。例如:其一,专业群通过成立产教园管委会,构建“育人、协同、评价”等五项机制,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产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其二,通过“政校企会”党建联盟,将企业生产标准融入教学,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创、人才共育”的闭环生态。总之,制度化的协同机制是合作可持续的基础。二是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适应性。课程设计需紧扣产业需求,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例如:其一,专业群将岗位能力分为“单点技术”“系统集成”“智能融创”三个层次,开发模块化课程,并融入“岗课赛证”融合模式,学生参加竞赛。其二,通过“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升级”。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有效缩短学用差距 ( 详见图 -1)。三是推行项目化教学与数字化评价。项目化教学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推行“师生混编组队学项目、校企混编组队教项目”的模式,通过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学生承接项目技术改造任务。同时,数字化评价手段(如智慧课堂行为分析、项目路演答辩)被广泛应用,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诊断与反馈。“做中学、学中评”的模式显著提高教学实效。四是强化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政校企协同需整合多方资源。高职院校通过“政校企会”模式,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学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1+3N”

协同体系,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则联合木林森集团、立讯集团等企业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双选会等,构建“招生 - 培养 - 就业”全链条服务。多方协同可突破单一主体资源限制。五是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就业。政校企协同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木林森特色产业学院通过“培训 + 订单 + 就业”模式,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带动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高质量提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可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图-1 :“政- 校- 企”协同培育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四、总结与展望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其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理标志和文化内涵。吉安模式经验表明,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效表现为强化了产业基础、促进了产业集聚、提高了产品质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农产品品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在产品品牌竞争基础上的高阶演化;政校企协同培育模式将有助于推动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井冈山”品牌农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实践,经济日报,2024.9.

[2] 陈彭 , 徐静 .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履职的研究——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 [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5(01):10-16.

[3] 胡胜德 , 纪秋诗 , 胡馨蕊 . 试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战略框架 [J]. 农场经济管理 ,2025(01):3-6.

本文系:课题项目:2025 年度吉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编号:25GHA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