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秦国昌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成为英语教学重要目标,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关键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解决问题。通过从现状分析出发,提出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融合新路径,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实践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双重目标。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状分析
(一)高中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现象
教材文本选材多来源于英语国家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涉及传统文化素材较为有限,缺乏对哲学思想、艺术审美等深层文化内涵挖掘,教材编排结构上虽然部分单元主题涉及文化交流,但中华传统文化多当做辅助补充而非核心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机会有限,难以形成系统认知,这种现象使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获得充分本民族文化熏陶,不利于文化认同感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发展。
教材练习设计中文化对比思考活动不足,未能充分激发学生跨文化思维,现有教材练习环节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点展开,即使涉及文化内容也多停留在客观信息获取层面,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西文化异同分析习题。教材配套资源中鲜见中华传统文化专题拓展材料,导致教师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拓展相关内容,学生无法通过教材系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等核心文化要素,更缺乏用英语表达这些传统文化机会。
(二)教师在文化教学中中西文化失衡问题
多数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教学仅当做辅助,且英语是外语,所以多以英语国家文化为教学重点,这种理念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分关注西方文化导入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造成文化教学失衡,即使部分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融入必要性,但受应试教育压力影响经常将有限教学时间用于语法词汇训练,文化教学沦为可有可无附加内容。
教师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不足并缺乏有效融入教学能力,英语教师专业背景多为英语语言文学,对西方文化比较熟悉,但对中华传统文化系统学习机会有限。许多英语教师对传统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等了解较为肤浅,尤其缺乏用英语准确表达传统文化关键概念能力,教师缺乏文化融入教学方法指导,面对教材中文化缺失问题,不知道如何有效补充传统文化内容也不清楚如何设计中西文化对比活动,这种现象直接限制了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深度广度,使文化教学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和文化认同。
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英语教学有效融合教学策略
(一)增添传统文化素材和英语教学衔接点
高中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背景内容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接触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机会,难以形成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表达能力,因此应当从单元主题入手找寻中西文化联结点,补充相应传统文化内容,这种补充不应生硬割裂而应紧密结合语言学习目标,使文化内容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可以采取主题融入策略,根据教材单元主题补充传统文化对应内容,形成中西文化对照学习模式,编写中华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读本当做教材拓展材料,设计中西文化对比思考活动,引导学生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维度分析差异,创设传统文化英语表达任务,如翻译古诗词、编写传统故事英文剧本等。
北师大版必修一 UNIT2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重构实例中,可以在阅读环节补充一篇关于太极拳国际传播文章,讲述外国人学习太极拳经历和感悟,既保持原单元健康主题又自然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词汇教学部分增加太极拳、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英文表达,听力环节可以加入中外运动员讨论传统体育魅力对话材料,写作任务设计为 Introducing ChineseTraditional Sports to Foreign Friends,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句型介绍传统体育项目,培养文化表达能力,拓展活动环节组织中西方体育精神对比小组讨论,分析太极拳、武术和西方拳击等项目背后文化内涵差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健身方式更承载着中华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体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传统文化观念,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思维。
(二)中华传统文化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文化引入—语言学习—文化对比—文化表达四步循环教学模式,使文化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先通过趣味性文化材料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围绕文化素材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再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分析,最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传统文化内容,这一模式使文化教学从边缘走向核心,实现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协同发展。还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学习法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度,如角色扮演文化使者向外国朋友介绍传统文化,模拟中外文化对话情境进行跨文化交流,开展文化英语导览项目学习等,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
北师大版必修二UNIT5 HUMANS AND NATURE 单元教学创新实例中,可以采用传统生态观念融入主题教学设计,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意境,并介绍天人合一核心理念激发学习兴趣。语言学习环节基于教材原文讲解环保相关词汇语法,并补充天人合一(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道法自然(Followingthe Way of Nature)等传统生态观念英文表达。文化对比环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WesternAnthropocentrism vs. Chinese Eco-centrism,分析中西方生态观念异同,学生发现西方传统强调人类征服自然,而我国传统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存。文化表达环节学生完成How Traditional Chinese Ecological Wisdom Can Help Solve Modern EnvironmentalProblems 主题写作,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生态智慧现代价值,课后拓展活动设计为古典园林生态美学探究项目,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制作英文介绍视频并在班级展示分享。
(三)建立多元文化素养评价体系
知识维度关注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掌握情况,能力维度评价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态度维度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文化学习全过程,开展文化项目评价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施文化体验活动评价观察学生参与表现。改革纸笔测试内容,增加传统文化相关试题比重如传统文化英语表达、中西文化比较分析等题型,这种全方位评价体系引导教学关注点从单纯语言能力向语言文化素养整体提升转变,形成评价导向教学良性循环。
北师大版必修三 UNIT9 LEARNING 单元评价改革实例中,可以围绕传统学习理念和方法主题设计多元评价方案,先建立知识维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传统教育思想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核心理念理解程度。设计能力维度评价学生完成Comparing Learning Metho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主题报告,分析中西方学习方法差异,如我国传统重视背诵默记、师徒教学,西方注重讨论质疑、独立探究,教师根据内容准确性、分析深度、语言表达三方面进行评分。开展态度维度评价,学生组织 Ancient Wisdom in Modern Learning 班级研讨会,探讨传统学习方法现代价值,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参与度、发言质量及跨文化思维表现,并在单元测试中加入情境题:假设你正在参加国际教育论坛,请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特点及其现代启示。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于信息技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路径探索
(一)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库建设和应用
构建系统完备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素材支持,资源库内容可以分为知识库、素材库、活动库三大模块,知识库包含传统文化核心概念英文释义、文化常识问答等基础知识,素材库收集传统文化主题英文文章、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传统节日英文介绍视频、古诗词英译赏析等,活动库提供文化融入教学活动设计,包括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案例、课堂活动方案等。资源库应当具备检索便捷、分类清晰、更新及时特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求快速筛选适用资源,并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上传自创优质资源形成资源积累良性循环。
开发传统文化主题学习应用程序实现移动化自主学习,可以开发传统文化英语学习手机应用,设计趣味化学习模块如节日文化、文学艺术等主题板块,每个板块提供核心词汇、典型表达、文化背景及互动练习。应用程序采用游戏化设计理念,通过闯关答题、文化拼图等形式提高学习趣味性,并融入社交功能,学生可以分享学习成果、参与文化讨论、进行创作展示形成学习社区。教师应当通过后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这种移动学习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延展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实现碎片化时间高效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基于微课中华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
设计系列传统文化微课突破教材局限拓展文化教学深度,微课内容可以围绕三大类主题展开,一是文化知识类,介绍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基础知识,二是语言表达类,教学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技巧,如如何用英语解释中医理念、介绍书法艺术等,三是文化比较类,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文化异同培养跨文化思维。每个微课时长控制在 5-10 分钟,聚焦单个知识点,微课制作应当注重视听结合,运用动画、图表等方式增强直观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安排微课使用时机,既可以当做课前预习材料也可以当做课堂教学补充或课后拓展巩固。
构建微课学习—课堂互动—实践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文化学习效果,学生先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和表达方式,随后在课堂环节教师组织互动活动如文化讨论、表达练习等深化微课学习内容,最终通过实践应用环节学生完成文化表达任务如制作文化介绍视频、撰写文化体验报告等,实现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微课知识传递优势和课堂互动优势,形成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学习过程更加系统高效,教师应当通过学生微课学习数据和课堂表现了解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指导从而促进每位学生文化表达能力提升。
(三)利用信息平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互动项目
构建网络文化交流平台拓展传统文化表达真实语境,可以利用国际教育交流网站或自建学校交流平台,和国外中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交流形式多样,如视频会议交流,学生轮流介绍本国传统文化,协作写作项目,中外学生合作完成中西文化比较探究主题写作,文化展示活动,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展示传统文化技艺如茶艺、书法等,这些真实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机会,使语言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充足,通过外国学生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表达效果,改进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开展网络文化主题协作学习项目深化传统文化理解和表达,可以设计系列网络主题学习项目如传统节日全球行、文化英文导览制作等,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协作探究,最终形成学习成果并在网络平台展示分享。项目实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师提供任务指引和评价标准,学生自主规划实施过程,这种协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通过深入探究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提高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能力,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校网站、视频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展示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学生成就感和文化自信形成良好激励效果。
结论: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当前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缺失、教师文化教学失衡问题显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材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改革等有效融合策略,并探索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新路径。这些策略措施为了构建系统完整传统文化融入体系,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和文化素养协调发展,未来应当进一步关注传统文化融入效果评估,探索中西文化深层次融合模式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更全面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孙晶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J]. 英语教师 , 2024,24(4):142-145.
[2] 莫炎芬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 [J]. 英语教师 , 2020,20(14):4.
[3] 杨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 2020.
[4] 周芸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创新研究 [C]//“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六辑.2022.
[5] 戚雪滨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探讨 [J]. 英语教师 ,2020, 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