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BIM 的建筑电气管线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

作者

冯艳华

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管线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建筑功能的实现与后期运维。然而,传统二维设计方式存在信息表达不直观、各专业协同性差等问题,导致电气管线与其他建筑构件或管线之间常出现碰撞冲突 。据统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管线碰撞问题引发的设计变更与返工,可使工程成本增加约 10%- 15% ,工期延误达 15 - 20 天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三维建模技术,整合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信息,为建筑电气管线设计与施工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利用 BIM 技术进行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能够在施工前提前发现并解决管线碰撞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因此,研究基于 BIM 的建筑电气管线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BIM 技术原理

BIM 技术主要是用三维的数字模型作为基础,把建筑工程从规划、设计再到施工和后期维护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信息,形成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库。在这个模型里面每个建筑零件和设备都带有实际的尺寸数据、材料特点的信息,各个专业的设计师都能用同一个模型来合作做设计。通过参数化设计,当模型中某一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构件信息会自动更新,确保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二、BIM 技术在电气管线设计中的优势

在传统二维设计时,电气管线的设计通常都是和其他专业设计独立进行,很难全面考虑到不同专业之间在空间上的关系,所以管线碰撞的问题容易经常发生。但 BIM 技术拥有可视化、协同性还有模拟功能这些特征,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可视化特点让设计师能直接看到管线和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在多专业协同方面,多个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在同一个平台沟通协作,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冲突;而模拟功能可以在施工之前对电气线路安装和运行过程测试一遍,提前发现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三、基于 BIM 的建筑电气管线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流程

(一)建立 BIM 模型

首先,需要收集建筑电气设计各种资料,像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和电气系统图等。用Revit、Bentley 等BIM 工具软件,根据设计图纸还有相关标准规定,先创建建筑的结构模型,然后再做水电暖的设备和管道模型。在创建模型过程中要让模型里各个零件的尺寸参数、材料、参数等信息准确无误,为后面进行碰撞测试和设计优化时提供可信的基础支撑。其次,为了确保模型精度和完整性,需要对模型进行详细的检查。这包括对建筑结构、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和暖通空调系统的模型进行全面审查,确认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模型中存在缺陷或不一致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二)碰撞检测

将建筑结构模型、水暖电设备及管线模型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使用 BIM 软件自带的检查碰撞功能,比如 Navisworks 里的 ClashDetective 工具,设置检查碰撞的规则,对电气管线与其他构件进行碰撞检测。检测过程中,软件会自动识别出所有碰撞点,并生成碰撞报告,详细记录碰撞位置、碰撞类型(如硬碰撞、间隙碰撞)等信息。接着,设计师可以对碰撞报告进行详细分析,理解每个碰撞点的具体情况。硬碰撞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构件在空间位置上完全重叠,这种碰撞通常需要调整管线布局或修改构件尺寸来解决。间隙碰撞则是管线与其他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这可能需要调整管线的走向或增加保护措施。根据碰撞类型和严重程度,设计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 BIM 模型中进行修改,确保电气管线与其他建筑构件之间无冲突。

(三)优化设计

根据碰撞检测报告,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共同分析碰撞原因,制定优化方案。对于硬碰撞问题,可通过调整电气管线的走向、标高,改变设备安装位置等方式解决;对于间隙碰撞问题,可适当增加管线间距或调整保温层厚度 。优化完成后,更新 BIM 模型,并再次进行碰撞检测,确保所有碰撞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在优化设计阶段,还需考虑电气管线的布局合理性、施工可行性和运维便捷性。通过对管线布局的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弯头和交叉,降低施工难度和材料消耗。同时,与施工人员紧密沟通,确保优化方案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便于施工操作。此外,在优化过程中,还需关注电气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关键设备和重要管线,需进行额外的加固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最后,将优化后的 BIM 模型与原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优化效果。通过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到优化前后管线布局的变化,以及施工难度和材料消耗的降低情况,为后续的施工和运维提供有力支持。

四、案例分析

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该项目建筑电气系统复杂,电气管线与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交叉较多。在项目设计阶段,应用 BIM 技术进行电气管线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

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并执行碰撞检测,可以成功地识别出共计126 个碰撞点,这些碰撞点包括 82 个硬碰撞和 44 个间隙碰撞。例如,在地下车库的区域,发现电气桥架与通风管道在空间上存在多处重叠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设计团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调整了电气桥架的布局,使其能够绕开通风管道,避免了潜在的冲突。此外,设计人员还对管线的支撑结构进行了优化,从而确保了管线安装过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经过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和反复的碰撞检测验证之后,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所有碰撞问题。在这个项目中,由于提前发现并解决了管线碰撞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和返工量大幅减少,大约减少了 80% 。这一改进不仅节约了工程成本约 120 万元,还缩短了工期 12 天,从而为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

基于 BIM 的建筑电气管线碰撞检测与优化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设计方式中存在的管线碰撞问题。通过建立 BIM 模型进行碰撞检测与优化,可在施工前提前发现并消除设计隐患,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与返工,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随着 BIM 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建筑电气管线设计与施工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可进一步探索 BIM 技术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融合,为建筑电气管线设计与施工带来更直观、高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欧阳昊. 基于技术的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管理创新研究[J]. 工程与建设,2024, 38(3):724-726.

[2] 高娟 , 金波 , 孙锋 . 基于 BIM 技术施工精准化研究 [J]. 建筑技术 ,2024, 55(20):2529-2531.DOI:10.13731/j.jzjs.2024.2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