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内蒙古地矿集团项目群找矿技术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兰鹏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010010
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大数据驱动已成为地质找矿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内蒙古地矿集团承担着区域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任务,其项目群找矿面临信息分散、资源共享不足、技术集成度低等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更全面、更高效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协同创新水平。设备落后,缺少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应用,人才短缺,管理制度上比较落后,审批流程繁琐,项目进展慢。本文聚焦大数据驱动下的找矿技术协同创新,分析内蒙古地矿集团项目群面临的现实挑战,探讨科学高效的创新路径,为推动地矿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一、内蒙古地矿集团项目群找矿的现状与挑战
内蒙古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类型多样,找矿项目点多面广,形成了以多个勘查项目为基础的项目群。当前,内蒙古地矿集团在找矿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数据资源分散且利用率不高。各项目在地质调查、钻探、物探、化探等环节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数据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分散在各个子项目和部门之间,导致数据难以充分共享和综合利用。设备落后,目前还是传统的方法几乎是 30 多年前的思路去找矿,缺少先进设备,其内在原因是因为缺少项目经费,没有合理科学利用财政拨款。其次,找矿技术协同水平不足。不同项目和团队间缺乏系统的技术交流与协作机制,创新成果和先进经验难以在项目群内部高效传播,导致部分项目重复探索、创新资源浪费。再次,地质找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薄弱。传统找矿方式依赖人工分析和经验判断,数据处理效率低,难以适应大规模、多类型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需求。
二、大数据驱动下找矿技术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大数据驱动的协同创新理论强调数据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模式变革。在地矿行业,先进技术的应用,例如遥感、gis 应用,地质数据呈现出多源异构、时空分布广、数据量巨大的特点。传统找矿依赖于局部数据和经验,难以揭示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深层地质规律。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种数据的高效集成和智能分析,提升找矿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基于大数据的找矿协同创新,不仅要求项目群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还需要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
三、多源数据融合与找矿技术集成创新路径
多源地质数据融合是实现找矿技术协同创新的前提。内蒙古地矿集团应建设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实现数据的归集、整合和共享。平台应具备大容量存储、高速检索、智能分析等功能,为项目群提供一体化数据服务。
在数据融合基础上,推动找矿技术的集成创新。首先,加强地质模型、成矿预测模型等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找矿模型的智能化水平。其次,推动地质勘查、物探、化探、遥感等多手段协同作业,通过数据交叉验证和多源信息互补,提高找矿靶区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建设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平台,推动项目群内部技术成果、案例、经验的交流与转化。通过设立专题数据库、技术论坛和在线协作工具,实现不同项目、不同学科团队间的信息互通和知识共创,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四、技术协作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
找矿技术协同创新不仅依赖于技术和平台,更需要完善的协作机制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内蒙古地矿集团应建立跨部门、跨项目的协作管理体系,明确协同创新目标与分工,强化项目群整体利益导向。通过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专题研讨和联合攻关,激发不同团队的创新活力。人才短缺,许多单位已出现十年未进行技术人员优化,用人任性,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常形成圈子文化,工资待遇低导致人员流动严重。促进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和推广。推进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地质勘查等关键领域,打造复合型、交叉型人才梯队,吸引和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端创新人才。鼓励专家学者、青年技术骨干、外部顾问等多元主体参与项目群创新活动,形成多元融合的人才格局。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与激励体系,对重大技术突破和协同创新成效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团队创新动力。建立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规范技术成果归属与利益分配,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励持续创新。
五、大数据与找矿业务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实现大数据与找矿业务的深度融合,是内蒙古地矿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首先,推进地质找矿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地质填图、智能钻探监控、在线数据采集等手段,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智能处理,提升勘查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其次,开展找矿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找矿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历史勘查数据、实时作业数据、外围区域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为找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智能选区、靶区预测、矿体识别等智能化应用,提升找矿效率和命中率。加强地质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外部机构的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地质数据资源社会化流通和多方共建。推动地质找矿、矿产开发、生态修复等业务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的数据协同和技术创新新生态。
结论
大数据驱动下,内蒙古地矿集团项目群找矿技术协同创新进入新阶段。通过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平台、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完善协作机制和人才建设、实现业务深度融合,集团找矿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研究表明,大数据驱动的协同创新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找矿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建议持续加大大数据与地质找矿业务的融合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地矿企业建设,实现区域找矿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振兴 , 许正中 , 杜军 . 大数据背景下地质勘查企业信息化建设路径 [J]. 地质科技情报 , 2021, 40(1): 77-83.
[2] 刘永刚, 张文. 基于大数据的找矿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J]. 中国地质 , 2022, 49(3): 620-629.
[3] 马丽, 郑跃. 项目群管理在地质勘查企业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 2023, 43(5): 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