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种苗质量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

丁淼

新疆阿勒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 新疆阿勒泰市 836599

一、引言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关键领域,对维护生态平衡等有不可替代作用。种苗质量是林业生产基础要素,影响造林成效等。近年来,林业系统重视种苗质量,但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林业发展。研究种苗质量影响及提升路径,对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和产业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林木种苗质量对农作物(林木)生长的影响

2.1 对根系发育的影响

优质林木种苗根系发达完整,主根稳固根基,侧根和须根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吸收水分养分。如优质杉木苗根系优于普通种苗,种植后扎根快。而劣质种苗根系发育不良,移栽后成活率低、生长慢。

2.2 对抗逆性的影响

种苗质量与抗逆性密切相关。高质量种苗经严格选种培育,抗病虫害、旱、寒等能力强。如抗寒杨树种苗能抵御冻害,抗病松树种苗抵抗力高。劣质种苗生长势弱、机能不完善,逆境中易受侵害。

2.3 对生长速度的影响

优质种苗生理活性强,细胞分裂分化旺盛,光合作用能力强,能为生长供能。如速生桉树优质种苗生长快。而质量不佳的种苗营养储备不足、机能低下,生长慢,增加成本风险。

2.4 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优质种苗为生物量积累创造条件,从幼苗期开始高效积累有机物质,整个生长周期保持高生长速率和积累效率。如相同条件下,优质樟子松种苗生物量积累量比劣质种苗高 20%- 30% ,有助于提高碳汇能力和林产品产出。

三、林木种苗质量对农作物(林木)产量的影响

3.1 对木材产量的影响

木材产量是衡量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种苗质量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优质种苗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在成材后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木材。以马尾松为例,优质的马尾松种苗培育出的林木,树干饱满,节疤少,出材率高;而劣质种苗培育的林木,可能出现树干弯曲、生长不良等问题,导致木材利用率降低。此外,优质种苗培育的林木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能够更快达到采伐标准,提高木材的生产效率,增加木材总产量。

3.2 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对于经济林树种,如核桃、板栗、油茶等,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到果实产量和品质。优质的经济林种苗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能够保证树木正常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这些种苗培育的树木,树冠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养分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例如,优质的核桃种苗培育的核桃树,果实饱满,出仁率高,含油量丰富;而劣质种苗培育的核桃树,可能出现结果少、果实小、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收益。

3.3 对生态服务功能产出的影响

林木除了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优质种苗培育的林木生长健壮,林分结构合理,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生态服务功能。例如,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种植优质的水土保持树种,如刺槐、柠条等,这些苗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够快速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而劣质种苗难以形成有效的植被防护体系,生态服务功能的产出大打折扣,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四、当前林木种苗质量存在的问题

4.1 种苗培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种苗生产单位和个人缺乏科学的种苗培育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种子处理、育苗基质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存在不规范操作。一些地区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育苗方法,导致种苗生长不良,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对先进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足,如容器育苗、组培育苗等高效育苗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影响了种苗质量的整体提升。

4.2 种苗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

目前,林木种苗质量检测工作存在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地区的种苗质量检测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无法对种苗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和规范,不同地区对种苗质量的评价存在差异,导致劣质种苗可能通过不规范的渠道流入市场,影响造林绿化效果。

4.3 种苗市场监管力度不足

林木种苗市场存在经营主体复杂、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追求经济利益,销售未经检疫、质量不达标的种苗,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林业系统对种苗市场的监管存在漏洞,监管手段单一,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无法有效遏制劣质种苗的流通和使用,给林业生产带来潜在风险。

五、提升林木种苗质量的策略

5.1 加强种苗培育技术创新与推广

林业系统应加大对种苗培育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种苗培育技术创新研究。重点研发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树种的高效育苗技术,如工厂化育苗、智能化育苗等。同时,建立健全种苗培育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将先进的种苗培育技术传授给种苗生产单位和个人,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5.2 完善种苗质量检测体系

加快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林木种苗质量检测标准和规范,明确种苗质量的各项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加大对种苗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种苗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建立种苗质量追溯制度,实现种苗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管。

5.3 强化种苗市场监管

林业系统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林木种苗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种苗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核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禁止无资质单位和个人从事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种苗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种苗、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种苗市场信用体系,对信誉良好的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对失信单位进行惩戒,营造公平、有序的种苗市场环境。

六、结论

林木种苗质量是影响农作物(林木)生长及产量的核心要素,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优质的种苗能够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和生物量积累,进而增加木材产量、果实产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产出。然而,当前我国林木种苗质量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林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种苗培育技术创新与推广、完善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强化种苗市场监管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林木种苗质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对种苗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相关技术的持续创新,我国林业必将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艳红 . 林业良种繁育的种苗质量控制研究 [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5,(01):79-81.

[2] 陈以相 , 杨俊华 , 朗成伟 , 等 . 不同栽培模式对滇重楼种苗生长和质量性状的影响 [J/OL]. 分子植物育种 ,1-21[2025-06-23].

[3] 丁 学 龙 . 林 木 种 苗 培 育 技 术 及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J]. 南 方 农业 ,2021,15(3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