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影响研究

作者

周玲玲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强化医疗器械清洁质量监管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3年1月-2025年3月回收的300件复用医疗器械为研究样本,根据管理方案差异分组。前周期(2023.1-2024.1)150件实施传统清洗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后周期(2024.2-2025.3)150件执行全面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器械清洁合格指标、质控评分及感染事件关联性。结果:研究组在器械清洗流程中的各项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在包装质量、消毒效果和整体清洗质量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因医疗器械引发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医疗器械清洁质控体系可显著提升灭菌效能,建立有效的感染防控屏障,对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院内感染

引言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与灭菌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器械的复杂性和精密性不断增加,这对清洗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仍存在清洗不彻底、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已成为降低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间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300件待清洗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管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回收的150件设为对照组;2024年2月至2025年3月回收的150件设为研究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全面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强化人员培训与制度建设: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员工熟悉医疗器械清洗流程及质量标准。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2)优化清洗流程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设计科学合理的清洗方案,如采用多步骤清洗法(预处理-机械清洗-手工补充清洗-终末漂洗),并配备高效清洁设备,如全自动清洗机和高压喷枪等工具,以提高清洗效率和彻底性。此外,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3)引入先进检测技术: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监测清洗效果,例如通过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使用ATP荧光仪快速评估表面残留物水平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有助于持续改进清洗质量。(4)建立反馈机制与持续改进体系: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收集整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同时鼓励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优化整个清洗过程,从而实现长期稳定高水平的服务输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中的各项合格率(如洗涤、回收、灭菌、包装合格率)、清洗质量控制效果评分(涵盖环境管理、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等维度)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具体数量与总发生率)。这些指标旨在全面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的实际成效及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清洗流程合格率比较

研究组医疗器械清洗各个流程的合格率较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见表1。

2.2清洗质量控制效果比较

研究组包装质量、消毒质量、清洗质量等指标控制效果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见表2。

2.3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因医疗器械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0.71%,较对照组的6.67%显著偏低(P<0.05),见表3。

3讨论

全面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显著提升了清洗流程各个环节的合格率,尤其在包装质量和消毒效果上的表现尤为突出。这表明严格的清洗程序不仅能有效去除污染物,还能杀灭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从而大幅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能性。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可以更精确地评估清洗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清洗质量的可靠性。同时,定期维护保养这些设备也保证了它们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进一步巩固了清洗效果。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对于持续改进清洗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收集整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解决方案,可以让所有相关人员都参与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响应突发状况,还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持续优化清洗流程和技术应用同样不可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医疗环境下的高标准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面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医疗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并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也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应继续深化清洗质量控制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为患者创造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愿愿,尹露,胡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全程质量控制用于院内感染风险预防的价值[J].广州医药,2023,54(04):64-68.

[2]廖化波,李盈盈,侯秀丽,等.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07):1278-1282.

[3]宋芮.标准化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22,20(06):23-25.

[4]王珏.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8):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