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究

作者

成延邦

620121199012083813 甘肃 兰州 7303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不断更新,管理水平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建筑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入手,分析了混凝土、钢结构、地基基础等方面的施工要点。同时,针对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对策,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质量控制;经济效益

引言: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和现场管理,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专业技术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支设、脚手架搭设和机电安装等。混凝土施工要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优化配合比,合理安排浇筑时间,采用分层浇筑和插入式振捣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并做好表面洒水和覆盖等养护措施,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钢筋工程要综合考虑结构受力特点和经济性,合理选用钢筋品种、规格和型号,严格按照图纸进行下料和加工,并在绑扎过程中保证钢筋搭接接头错开布置,焊接接头要做到饱满、牢固、无缝隙。模板工程要因地制宜选择模板材料,并对模板支设的稳固性进行严格校核,确保在混凝土浇筑侧压力作用下不产生过大变形,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安排下一道工序施工[1]。对于高大模板支架,还要采取可靠的防倾覆措施。脚手架搭设必须严格执行搭设方案,确保立杆稳固、步距合理、剪刀撑到位,并及时对扣件进行复查紧固。机电工程要统筹协调土建施工,预留预埋各类管线洞口和设备基础,管线排布要合理利用空间,确保管线连接可靠、无渗漏,设备安装就位后,要认真做好调试工作,使其满足使用功能。

二、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策略

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现场施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建筑企业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管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程序、安全管理规定等,为现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可以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将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到权责统一。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根据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失职渎职者给予惩戒[2]。最后,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交流管理经验,不断改进管理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

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技术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新入场的农民工,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培训内容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针对特殊工种,要进行专门强化训练,突出实操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充分发挥项目工程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开展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要因材施教,有重点地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要创新培训方式,利用多媒体、在线课堂等手段,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要加强培训考核,确保培训质量[3]。还要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工人向技术能手、管理人才方面成长。此外,还可以采取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工人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施工团队的凝聚力建设,组织业余文体活动,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安全

施工质量控制要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建立从原材料采购、进场验收、过程控制到成品保护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把材料采购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混凝土、砂浆等要随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要重点跟踪监督。要建立工序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4]。同时,要严格执行质量例会制度,及时通报质量动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要充分发挥质检员和专职安全员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坚决制止违规作业。对于质量事故或苗子,要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要利用工完料尽、样板引路等手段,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加大违章作业处罚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过程,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建筑企业要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首先,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减少窝工、等待等无效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根据施工部署和现场条件,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和高效利用。其次,要加强材料和设备管理,严格控制采购渠道和质量标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材料领用制度,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和定额消耗,减少材料浪费。对大型设备和机具,要加强维护和保养,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再次,要强化成本核算和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测算和分析,及时纠偏,控制成本超支,要完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堵塞管理漏洞,防止腐败和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技术和管理上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研究,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完善质量安全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展望未来,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将成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必将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华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概述[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2,15(03):26-29+53.

[2]占超.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要点[J].砖瓦,2021,(08):207-208.

[3]张兴龙.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7):18-19.

[4]任姜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究[J].砖瓦,2020,(0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