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阻燃材料在建筑消防工程中的性能评估与应用

作者

张义英

四川安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10000

引言

建筑消防工程对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日益提高,传统阻燃材料在阻燃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已难以满足需求。新型阻燃材料凭借优良的阻燃特性与综合性能,成为提升建筑火灾防控能力的关键。本文围绕新型阻燃材料的性能评估与应用展开探讨,明确评估指标与方法,剖析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为建筑消防工程中新型阻燃材料的科学应用提供支撑,助力构建更安全的建筑消防安全体系。

一、新型阻燃材料在建筑消防工程中的性能评估

1.1 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性能评估指标体系以阻止燃烧蔓延、降低火灾危害为核心,涵盖多项关键指标。阻燃性是核心指标,主要衡量材料接触火源时的燃烧难易程度、火焰传播速度及自熄能力,包括材料是否容易被点燃、点燃后是否持续燃烧等表现。耐温性关注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即温度升高时是否保持原有物理力学性能,是否出现熔融、变形或结构失效。烟毒性指标同样重要,评估材料燃烧时释放烟雾的浓度及有毒气体的含量,避免烟雾成为人员疏散的主要障碍。还包括力学性能保持性,即阻燃处理后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是否满足建筑使用要求,耐久性则关注材料在长期使用中,经光照、潮湿等环境因素影响后,阻燃性能是否衰减。

1.2 常用性能评估方法与标准

常用评估方法需结合材料特性和使用场景选择。针对阻燃性,多采用模拟燃烧实验,通过在特定装置中点燃材料,观察燃烧范围、持续时间等现象进行判断。耐温性测试通常将材料置于高温箱中,在不同温度梯度下检测其外形及力学性能变化。烟毒性评估则借助燃烧舱收集烟气,通过仪器分析气体成分及浓度。评估过程需遵循相关标准,这些标准对实验条件、检测步骤和结果判定做出明确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虽存在细节差异,但核心要求一致,均以保障建筑消防安全为目标。

1.3 不同类型材料的性能对比分析

不同类型的新型阻燃材料在性能上各有侧重。无机阻燃材料阻燃性和耐温性突出,高温下不易燃烧且结构稳定,但部分材料韧性较差,力学性能保持性有待提升。有机阻燃材料加工性好,能适应复杂造型,烟毒性可通过配方优化控制,但耐温性相对较弱,高温下易出现软化。复合阻燃材料结合了不同材料的优势,例如以无机材料为基材、复合有机阻燃剂,可在阻燃性和力学性能间取得平衡,但成本通常较高。通过对比可知,无机材料更适用于高温环境或承重结构,有机材料适合装饰、管道等非承重部位,复合材料则在对性能有综合要求的场景中更具优势。

二、新型阻燃材料在建筑消防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2.1 新型阻燃材料的类型与阻燃机理

新型阻燃材料按材质可分为无机类、有机类和复合类。无机阻燃材料如阻燃陶瓷、膨胀型防火涂料等,其阻燃机理主要是通过自身不可燃特性阻隔火源,部分材料受热后会形成膨胀隔热层,阻止热量传递到基材。有机阻燃材料包括阻燃塑料、阻燃橡胶等,多通过添加阻燃剂发挥作用,阻燃剂在高温下会释放惰性气体稀释氧气,或抑制可燃物的链式燃烧反应。复合阻燃材料则结合两者优势,比如以无机纤维为骨架,复合有机阻燃剂,既能借助无机材料的耐高温性阻挡火焰,又能通过有机阻燃剂的化学作用抑制燃烧。

2.2 建筑消防工程对阻燃材料的性能要求

建筑消防工程对阻燃材料的性能有明确要求。首要的是阻燃性能,材料需能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焰侵袭,不被轻易点燃或能快速自熄,延缓火灾蔓延。耐温性能也至关重要,在高温环境下需保持结构稳定,不发生熔融、坍塌等现象,避免因材料失效扩大火灾影响。材料燃烧时释放的烟雾和有毒气体需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对人员疏散和救援的阻碍。

2.3 应用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使用效果上,新的阻燃材料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建筑的防火性能,在建筑的墙体、装饰部位应用阻燃材料后,当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的速率得以有效降低,为人员逃生及扑灭火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部分阻燃材料的烟毒性较低,能够降低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部分阻燃材料虽然阻燃性能较高,但是造价较高,影响到其在一些中小型建筑中的推广。有些材料在实际运用中因受施工工艺的影响,阻燃效果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例如防火涂料涂刷不足,致使其隔热效果受到影响等。

三、新型阻燃材料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材料性能提升方向

协同原则是提升材料性能、保证材料阻燃功能的基础上兼顾提升其他附加性能的原则,对材料的阻燃功能可以通过材料的复合改性进行协同,如在有机物内合理选择阻燃剂及其用量,提升阻燃剂之间化学抑烟机理与物理窒息机理之间的协同;降毒方面,需要对燃烧气相产品安全性重点考虑,选择低烟低毒阻燃剂取代传统卤素阻燃剂,通过分子结构设计降低材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增加烟抑制剂降低烟雾量并提高烟气可见性。

3.2 工程应用中的选用与施工优化

材料功能匹配是指尽可能将工程材料自身优势与环境功能需求对应结合。材料选择设计应有所区别,以区域为单位,综合考虑建筑发生火灾的严重性,将高危险因素的楼层(如电力室、疏散楼梯间、电梯厅等)优先选择耐热性、耐温性强的无机材料或者复合材料,而其他一般区域则选择能降低成本或性价比高的有机阻燃材料,保证后期管理到位。材料选择还应考虑材料之间的匹配,比如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墙板,要选择具有抗风压、耐候性的防火板,防止外力作用撕毁阻燃板。施工过程优化应标准严格,根据不同的工程材料品种设置相应施工规范:涂料类防火材料施工要注意涂刷的厚度、固化时间等,进行涂刷的同时,用红外线进行检测,保证其均匀度,而且还要采取一定的喷涂的方法;阻燃板材的施工,重点在于板材之间的拼接部位是否按照要求对板材接口进行了密封处理,形成密闭空间,以免导致大火蔓延。

3.3 相关标准与管理机制完善

健全标准体系。基础材料生产阶段制定规范统一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检测方法,明确阻燃、毒害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判据,缩小不同试验机构试验结果的偏差;应用工程阶段细化场景性能标准,针对不同建筑形式和部位设置差异化的材料采用标准,提高标准的实用性。三是完善管理体系。源头生产阶段加强对质量追溯管理,通过二维码或者其他标记记录材料的生产批次、检测报告等,做到来源可溯,流通采购阶段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杜绝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阻燃材料,常态化对商场商店出售的阻燃材料的实际性能进行抽测,竣工验收阶段对阻燃材料的实际性能检测作为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实际性能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验收。

结语

新型阻燃材料为建筑消防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性能评估体系与应用优化策略具有实际意义。虽在材料性能、应用及标准管理上仍有不足,但通过持续改进,能更好发挥作用。未来需深化研究,推动材料升级与应用规范,为建筑消防安全筑牢防线。

参考文献

[1] 鹿 卷 涛 , 陈 通 . 矿 区 防 火 阻 燃 材 料 的 研 制 与 性 能 评 价 [J]. 煤 化工,2024,52(05):133-136.

[2]杨劲松,杨滨.新型高效阻燃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J].聚酯工业,2024,37(03):74-76.

[3]王霁,杨永斌.典型阻燃材料火灾毒性烟气释放规律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2):14100-14109.

[4]葛爱雄,郑梓璇,裴筱宁,等.阻燃材料在军事纺织品中的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22,47(04):64-67.

[5]房晓丹.RPUF 阻燃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塑料助剂,2021,(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