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崔彩云
370321198411173028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讨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关键策略。剖析建筑施工面临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多元风险,阐述从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人员培训教育强化、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全方位管理举措,详细介绍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与监控的全流程控制方法,提出涵盖多部门协同、安全文化营造、应急管理优化的长效保障机制,并分析面临的人员流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挑战及应对,旨在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水平,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蓬勃发展的当下,施工安全问题始终是行业焦点。建筑施工环境复杂、工序繁多、人员流动大,诸多不确定因素交织,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延误工期,影响项目整体效益。深入探究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对保障建筑行业稳健发展、构建和谐施工环境意义重大。
二、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高空坠落风险
随着建筑高度增加,高空作业频繁。脚手架搭建不规范、安全网破损、吊篮故障以及施工人员未正确系挂安全带等,都可能引发高空坠落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重伤、死亡概率极高。
(二)物体打击风险
施工现场物料吊运、交叉作业众多,若物料堆放不稳、吊运设备操作失误、临边防护缺失,高处物件极易掉落,对下方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损伤身体各部位,甚至危及生命。
(三)机械伤害风险
建筑施工依赖各类机械设备,如塔吊、升降机、电焊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操作人员违规作业,可能导致机械部件飞出、卷入、碰撞等伤害,对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四)坍塌风险
深基坑支护不足、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建筑物结构施工质量缺陷等,可能引发土方坍塌、模板坍塌、建筑物局部坍塌,掩埋施工人员与设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举措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涵盖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的全方位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施工设备、工艺操作规程,规范人员作业行为;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隐患,依据奖惩制度激励安全行为、惩处违规操作。
(二)强化人员培训教育
开展多层次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日常安全技能培训与安全意识强化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实操演练相结合方式,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储备、操作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使其从思想根源重视安全,主动规避风险。
(三)设置现场安全防护设施
在临边、洞口、高处作业区域设置牢固防护栏杆、安全网、脚手板等;对物料吊运通道、交叉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识、防护棚;为施工人员配备合格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从物理层面阻隔风险,降低事故伤害。
(四)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管理
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前模拟施工过程,识别潜在安全风险,优化施工方案;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远程监督人员作业、设备运行、物料堆放情况,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搭建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记录、分析安全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方法
(一)风险识别
组织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安全专家等,依据施工图纸、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施工工艺,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涵盖人、机、料、法、环各环节,分类梳理形成风险清单,如高处作业风险、动火作业风险、季节性施工风险等。
(二)风险评估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评估风险。定性如风险矩阵法,依据风险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定量可运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计算风险概率、损失值,精准量化风险,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与低风险,为分级管控提供支撑。
(三)风险应对
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差异化策略。重大风险采取规避措施,如更改施工工艺避开高风险地质区域;较大风险采取减轻措施,如增加深基坑支护强度、加强监测频率;一般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如定期检查机械设备、设置警示标识;低风险采取接受措施,持续关注动态变化。
(四)风险监控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巡查风险点,借助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采集风险数据,如深基坑位移、建筑物沉降、塔吊垂直度,对比预警阈值,一旦超标及时预警,启动应急预案,调整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五、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一)多部门协同保障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项目参建各方应协同发力。建设单位提供安全资金保障、协调各方关系;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监理单位严格监督安全措施执行;设计单位优化设计保障施工安全,各方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标语、宣传海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月活动等营造浓厚氛围,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全体员工养成良好安全习惯,从 “要我安全” 向 “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转变。
(三)优化应急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涵盖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等各类事故,明确应急响应流程、救援队伍组建、物资储备调配、后期恢复措施;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快速响应、高效救援。
六、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人员流动挑战
1.问题剖析: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频繁加入,培训教育难以及时覆盖,安全知识技能参差不齐,易引发安全事故;老员工离职带走经验,影响团队安全管理传承。
应对策略:建立动态培训机制,新员工入职即时培训,老员工定期复训;构建安全经验分享平台,留存知识经验,供全员学习借鉴,保持团队安全素养稳定。
(二)资金投入挑战
1.问题剖析:部分施工企业为压缩成本,削减安全投入,安全防护设施购置、更新不及时,设备维护不到位,人员培训经费不足,埋下安全隐患。
应对策略:政府加强监管,强制要求施工企业按工程规模提取足额安全费用,专款专用;企业自身应树立长远眼光,认识安全投入回报,保障资金流向安全管理关键环节。
(三)技术应用挑战
1.问题剖析:一些先进安全管理技术、信息化工具推广应用困难,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系统兼容性差,数据整合分析难,无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应对策略: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安排专业人员指导;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统一数据接口、技术规范,促进技术协同应用,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七、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虽面临人员、资金、技术等挑战,但凭借完善管理举措、科学风险控制方法、长效保障机制,借助培训强化、资金监管、技术优化之力可突围。持续深耕安全管理领域,将为建筑工程筑牢安全防线,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琦.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C]//建筑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陈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C]//2024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4.
[3] 黄伟. 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探讨[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4.